想要獲得主辦權(quán)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國家必須具備舉辦奧運會的經(jīng)濟實力;國家必須政治穩(wěn)定,社會安定;國家必須是一個體育大國,體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國家必須具有舉辦大型運動會的經(jīng)驗,有能力辦好這次盛會國家必須具備舉辦奧運會的設(shè)施條件;奧運會主辦權(quán)即主辦某一屆奧運會的權(quán)利。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由城市申請主辦的。過去,一個國家可以有幾個城市同時申請主辦某屆奧運會,現(xiàn)在國際奧委會對這一規(guī)定做了修改,申請主辦奧運會的城市,經(jīng)國家奧委會同意后,由該城市的官方當(dāng)局向國際奧委會提出。在有幾個城市同時申請時,由國際奧委會開會選擇其中的一個。這種會議必須在非候選城市的國家里舉行,一般情況下至遲在六年前選定。如國際奧委會發(fā)覺被選定的城市不適合舉行奧運會時,可臨時協(xié)議,改變地址。1896年 第一屆 雅典(希臘)1900年 第二屆 巴黎(法國)1904年 第三屆 圣路易(美國)1908年 第四屆 倫敦(英國)1912年 第五屆 斯德哥爾摩(瑞典)1916年 因一戰(zhàn)的影響,停辦。1920年 第七屆 安特衛(wèi)普(比利時)1924年 第八屆 巴黎(法國)1928年 第九屆 阿姆斯特丹(荷蘭)1932年 第十屆 洛杉磯(美國)1936年 第十一屆 柏林(德國)1940年因二戰(zhàn)停辦1944年因二戰(zhàn)停辦1948年 第十四屆 倫敦(英國)1952年 第十五屆 赫爾辛基(芬蘭)1956年 第十六屆 墨爾本(澳大利亞)1960年 第十七屆 羅馬(意大利)1964年 第十八屆 東京(日本)1968年 第十九屆 墨西哥城(墨西哥)1972年 第二十屆 慕尼黑(原聯(lián)邦德國)1976年 第二十一屆 蒙特利爾(加拿大)1980年 第二十二屆 莫斯科(蘇聯(lián))1984年 第二十三屆 洛杉磯(美國)1988年 第二十四屆 漢城(韓國)1992年 第二十五屆 巴塞羅那(西班牙)1996年 第二十六屆 亞特蘭大(美國)2000年 第二十七屆 悉尼(澳大利亞)2004年 第二十八屆 雅典(希臘)2008年 第二十九屆 北京(中國)2012年 第三十屆 倫敦(英國)2016年 第三十一屆 里約(巴西)2020年 第三十二屆 東京(日本)疫情影響延遲到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