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在參考文獻的列舉,或者可以說是陳列方面有比較多的標注方法,常見的有五種:Harvard referencing system哈佛文獻標記系統(tǒng);CMS:Chicago Manual of Style(CMS)芝加哥寫作和文獻標注系統(tǒng);APA Style: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美國心理學會寫作和文獻標記辦法;AMA: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醫(yī)學會文獻標注系統(tǒng);MLA:現(xiàn)代語言學會寫作和文獻標注系統(tǒng)。
但是最常用的就是前兩種,今天來說一下哈佛文獻的注釋格式吧! 哈佛文獻注釋體系起源于美國,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一種國際性的學術規(guī)范,具備了靈活、簡潔、清楚的特點,對作者和讀者來說都較為方便。它也叫做作者-日期法,每一個引文,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都應該分別在兩處注明——在文中引用處注明,在全書或是全文最后的參考書目處注明。
1、在文中引用處注釋。當作者姓名在句子中自然出現(xiàn),給出作者姓和出版年份,將出版年份在小括號內(nèi);當作者姓名不在句子中自然出現(xiàn)時,姓和出版年份都放在括號內(nèi);被引用的作者在同一年出現(xiàn)了兩部以上著作或發(fā)表了兩篇以上的爐溫,用小寫字母abc加以區(qū)別,放在年份后面;如果被引用著作有兩位作者,要講兩位作者的姓同時給出等。
2、在全書(文)后參考書目處注釋。所有參考書目以作者姓名的字母順序排列,一個作者有多本著作時,則按年份先后排列順序,一個作者一年內(nèi)有多本著作出版或論文發(fā)表,在年份后按月份先后加小寫字母abc等加以區(qū)別。這樣排列的好處是:只有一個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參考書目,便于讀者查閱;整個文檔不需要腳注;便于修改,即使是最后一刻要刪去或增加某條注釋,可隨時增刪,不需要重新排序;每個注釋只在參考書目中出現(xiàn)一次,而無論它在文中被引用過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