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田黃石在歷代產(chǎn)量極低,據(jù)說宋代以來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不斷挖掘,到目前為止,已挖掘殆盡,總數(shù)量不超過500公斤,而歷代挖掘的田黃石,能流傳至今的,已成為稀世珍品,進入國內外的收藏機構。流散民間的,皆被藏家所珍藏。一塊被榮寶齋命名為“田黃王”的田黃巨石,是目前所知現(xiàn)存于世的最大田黃石。它重4275克,1985年由榮寶齋以巨資從產(chǎn)地福州市壽山鄉(xiāng)收購。而在深圳收藏愛好者章一鳴先生家中,記者也見到一塊幾乎可與之比美的田黃石——“銀裹金”。這塊田黃石重4000克,呈卵形的塊狀獨石,石皮、蘿卜紋、紅筋作為鑒定田石的重要依據(jù)清晰可鑒。書香世家偏愛田黃石這塊田黃石是真的嗎?你是如何得到的?記者在驚訝之余,首先向章一鳴“拋出”了這個問題。據(jù)章一鳴介紹,他自己出生于浙江海寧的書香世家,大伯父章克標上世紀初考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留學,回國當過一段時間教師。1926年與胡愈之、豐子愷、葉圣陶等人共同輪值主編《一般》月刊,同時與滕固、方光燾等人創(chuàng)辦新文學早期著名社團之一獅吼社。還主編當時影響廣泛的開明數(shù)學教科書以及《開明文學詞典》,以及參與創(chuàng)辦時代圖書公司,非常喜歡收藏;二伯父章克生早年在清華大學英語系讀書,與錢鍾書先生是同班同學,也是著名的翻譯家?!皬奈覡敔斈且淮_始,我們家族的人就非常喜歡收藏,親戚朋友間經(jīng)常交流賞玩藏品,我收藏的部分田黃石就是從家族藏品中帶過來的?!闭乱圾Q表示,他手上還保存有10幾件大小不等的田黃石,包括鄧石如、黃士齡、錢瘦鐵等名家篆刻的田黃名人印章,章一鳴說:“這些名家他們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值得深入研究?!碧稂S石是特有的“軟寶石”,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產(chǎn)在田里,故稱田黃石。在明清時期,田黃石更是被當作貢品獻入皇宮,因此被稱為“印石之王”。為什么田黃石非常珍稀?專家介紹說,是因為它只在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一塊不到1公里的水田底下的砂層中才有,經(jīng)過數(shù)百年來的連續(xù)掘采,壽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無數(shù)次。上乘的田黃石古時就是無價之寶,現(xiàn)在更是價格飛漲,在國際市場上被大量外國機構和專家購買,實際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買到了。章一鳴說,他曾經(jīng)遍訪深圳可能收藏有田黃石的古玩店,特別是東門、古玩城一帶的福建人開辦的店家,部分店家收藏田黃石,但都只供欣賞不出賣?!百u一塊少一快,因為沒有來源很多人舍不得賣啊?!闭乱圾Q家藏的這塊福建壽山‘銀裹金’田黃石薄意雕山水人物擺件是以外白內黃兩種色組成的田黃石,色澤明快淡雅,質純凈而細嫩,蘿卜紋細密隱約。深圳藏家許治書在看到他收藏的那塊超級田黃石時表示“很震撼”,他說,“沒有想到在深圳還可以看到這樣的無價之寶。” 無脈可尋,無根而璞喜歡田黃石的人,大都知道明代中晚期著名官員、大學士、藏書家、閩劇的創(chuàng)始人曹學佺,就是這位大學士首先發(fā)現(xiàn)并使用了這種無比滋潤、美麗但毫不張揚的石頭。據(jù)史料記載,萬歷年間某一天,福建壽山腳下的洪塘縣有一個叫石倉園的大宅院內異常熱鬧,被罷官返鄉(xiāng)的大學士曹學佺領著一幫人在排練閩劇,這時來了一位為曹家送稻谷的老農夫,當?shù)竟鹊谷爰Z倉之時,曹學佺發(fā)現(xiàn)老農裝稻谷的籮筐里滾出了一塊黃色的石塊,曹學佺見石塊黃中帶紅,半透明,里面還有絲絲縷縷的酷似蘿卜絲的紋路,滋潤無比,頓時愛不釋手。老農將黃石頭混在黃色的稻谷里原是為了壓秤,但曹學佺沒有怪罪老農,并要求老農以后再見到這種石頭帶來給他。幾天后,曹學佺請人將石塊磨制成了方形章料,并親自操刀在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大名,這就是田黃章的來歷。據(jù)說,老農的稻田就在現(xiàn)在被挖得千瘡百孔的中坂田,因此,可以說田黃章的使用濫觴于萬歷,曹學佺自然成了田黃章的鼻祖。章一鳴介紹說,田黃石的形成很特殊,類似新疆和田玉的母料和子料的關系——光有火山爆發(fā)地殼運動的先決條件不夠,還要經(jīng)歷與母體分離、流水洗禮,形成一塊塊鵝卵石樣的石頭,再被埋入水田下1至2米深的土壤中,上千年甚至上萬年,在溫暖的泥土里接受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浸潤,如此多的條件和機遇綜合在一起才鍛造出一塊少有棱角甚至是沒有棱角的田黃石。而田黃石沒有完整的礦脈,當?shù)厝硕颊f田黃石“無脈可尋,無根而璞”,因此,大塊的田黃石極為罕見。產(chǎn)量稀少收藏價值高時至今日,田黃石的經(jīng)濟價值越發(fā)顯現(xiàn),據(jù)了解,普通的田黃石目前已經(jīng)達到了每克1.2萬元,而去年10月在杭州西泠的一次拍賣會上,一枚尚均制田黃石博古鈕章成交價達616萬元。目前,上品舊田黃的價格,動輒萬元、十幾萬元,甚至更高。上世紀80年代初,福州石雕總廠在廣州的工藝品展銷會上,一方重121克的田黃自然形章時價1.39萬元,當時引起了轟動。而2006年10月,一件清楊玉璇雕田黃石鎮(zhèn)紙(重約200克),在香港的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竟拍出4167萬港元。1997年,田黃石登上了“國家名片”郵票,并在數(shù)次國石評比中被推為“六大國石”之首。 鑒定田黃要用“眼”由于田黃石稀有名貴,仿冒或以次充好者,屢見不鮮。用樹脂加石粉人工合成的假田黃,因無石章的冰涼感,較好鑒別。另有用高山石等浸色或用掘性杜陵坑、鹿目格、碓下黃、連江黃、善伯洞等以次充好。只要將與田黃石相混的其他黃壽山的石質弄清,并了解它們的異同點,鑒別是不難的。在田黃石實際的鑒定當中,人們往往不采用地質鑒定的方法去細究它的化學成份,而是通過眼學來解決問題。所謂眼學,即直觀、感悟的方法。通過直觀、感悟迅速得出結論:是或非,真或偽,優(yōu)或劣。舉例來說,田黃石其原石基本呈卵狀,如不呈卵狀,也應沒有明顯的棱角。因為在歲月的打磨中,田黃早已被磨去了棱角,沒有剛從山上崩落時的形狀。田黃的質地極其滋潤,微透明或半透明,里面還有好看的蘿卜絲紋,有些呈橘囊紋或其他紋路。田黃石以黃為主,有紅色、白色、黑色甚至綠色,有些還有不同顏色的皮。皮色多為黑、白、黃。黑色稱之為烏鴉皮,如皮為白色,里面是黃色,稱之為“銀裹金”,反之就是“金裹銀”。有皮沒皮不是絕對的,尤其那些舊方章,根本就不可能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