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算是一個民國時代文學史上的標志性的人物,她的性格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
她的性格與出生的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guān)系,她筆下的人物基本都是比較慘烈,沒有一個好下場,像《半生緣》《金鎖記》《色戒》等等。這里面的人物復雜,并且人物關(guān)系的尺度還比較大。你看那個紅樓夢里的十二釵,雖然每個人的受盡了命運的作弄,但是她們內(nèi)心純良啊,下場不好,是被形勢所迫。但是張愛玲筆下的人有些活該的感覺,像《半生緣》里面的曼露。她把她的不幸歸結(jié)于對家庭的付出。但是我在讀這部小說真的可憐不起來,覺得就是自己作成那樣的結(jié)局。她一生當中有兩個人對她的影響很大,一個是她的父親,大概成年之前,她都是與他父親生活在一起,她的父親就是黃賭嫖全占的家伙,她打心眼里的瞧不起的父親。經(jīng)常在小說里嘲笑他父親。張愛玲的母親與父親經(jīng)常打架,在張愛玲5歲年,離婚了,她母親氣的去了法國。她母親前腳剛走,她父親就把姨太太娶進門,都說有后媽的日子不好過,在家里被后媽經(jīng)常虐待,好不容易熬到17歲的時候。有一次,她后媽又因為個什么事情看不順眼,要打她,但是17歲了,她長大了,就用手攔住了后媽的棍子,這個后媽馬上哭嚎去她父親那里告狀,她父親不由分說的把張愛玲暴打一頓,然后開始了長達半年多的軟禁。在這半年多的過程中,張愛玲還得了痢疾,要不是當時她們家的一個好心的老女傭,恐怕現(xiàn)在就沒有張愛玲了。第二個對張愛玲影響最大是她的母親,她被軟禁在房間,但是她沒有閑著,據(jù)張愛玲的弟弟回憶,說姐姐天天房間健身,時刻準備逃出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當?shù)弥赣H已經(jīng)從國外回來的時候,她終于越獄成功,逃離父親的魔抓。本來以為逃離父親,就能過上好日子,但是她錯了。她媽媽叫黃素瓊,她母親祖上是南陽商人,也算是狠角色。她和自己的哥哥分家之后,想要發(fā)憤圖強一番,難耐闖社會并如意,后來分來的遺產(chǎn)也是越花越少。她的性格也越來陰郁。當張愛玲找上她母親的時候,也是過得蠻窘迫。多年漂泊加上之前的際遇,黃素瓊變得越來越刻薄,她對女兒說,自己以后不再撫養(yǎng)她,手上就一點錢,你拿去買衣服也罷,拿出讀書也好。反正我沒錢了。就像打發(fā)一個叫花子般。張愛玲自己也很懂事,拿來錢去讀書,后來還把寫的稿費交給母親。但是她母親卻把她的稿費拿去打麻將了。沒有一句感謝或者鼓勵的話。具體可以看下《雷峰塔》這部小說,里面故事原型就是她的母親,故事里面的女孩把自己賺的錢給到母親,但是母親卻認為這筆錢是孩子做齷齪事情得來的。張愛玲把母親對她的刻薄與冷漠都寫到自己書里去了,后來張愛玲就拼命的寫作,直到有一天,回家的時候,張愛玲把兩根金條擺在了母親的面前。說以后我們就少來往了,感謝你的養(yǎng)育之恩。張愛玲想用錢來買斷自己與母親的恩怨,就如她當初對自己那般。后來,她與黃素瓊基本上往來很少。這既是原生家庭帶來的痛。這些痛也導致了張愛玲的擇偶,張愛玲的父親算是有才華的,但是人品卻很稀爛,她這輩子的愛情之路充滿扭曲,張愛玲的內(nèi)心應該是很膽怯的,她希望有人來保護她。從大她14歲的胡蘭成,到大她29歲的賴雅都是比她大很多。而這兩段感情只維持了6年和11年。最后,張愛玲一個人在異國孤獨終老。她算是一個可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