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服,是朝鮮半島的朝鮮民族衣裝,成型自李氏朝鮮時代,即朝鮮王朝(西元1392年-1897年),所以依國名叫朝鮮服。
和服在19世紀(jì)末期以前也稱作吳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稱謂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后,與西洋文化接觸中興起的概念。吳服(ごふく,gofuku)這個稱謂源于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mào)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制方法經(jīng) 傳入日本的緣故。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tǒng)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jì)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jīng)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并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由此可見,神馬韓服、和服都是受到中國衣服的影響很大的。所以起源漢服最好,和服其次,韓服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