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三十五歲的韓愈,出任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可不知什么原因,貞元十九年去職了。
這期間他有《上李尚書書》,向工部侍郎京兆尹李實獻文求助。這一年京城附近大旱,李實欺瞞德宗,繼往橫征暴斂??身n愈卻在上書里獻獻媚稱頌李實說:“愈來京師,于今十五年,所見公卿大臣,不可勝數(shù),皆能守官奉職,無過失而已,未見有赤心事上,憂國如家如閣下者。今年以來,不雨者百有余日,種不入土,野無青草,而盜賊不敢起,谷價不敢貴,百坊百二十司,六軍二十四縣之人,皆若閣下親臨其家,老奸宿賊,銷縮摧沮,魂亡魄喪,影滅跡絕,非閣下條理鎮(zhèn)服,宣布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贊李實“忠于君,孝于親”。韓愈隨書獻文章兩卷十五篇,以為謁見之資。上書不久,韓愈做了監(jiān)察御史。這時他又一反前態(tài),與張署、李方叔寫《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的奏疏,揭示旱災(zāi)實情說:“棄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樹以納稅錢”。請求“特敕京兆府”當(dāng)年“稅錢及草粟等”。韓愈因此事得罪李實被貶為陽山令。宋代洪興祖《韓子年譜》據(jù)韓愈近人李翱所作的行狀和皇甫湜所作神道碑,對此事記述說:“是時有詔以旱饑蠲(juān免除)租之半,有司征愈急,愈與張署、李方叔上疏言,請寬民徭而免田租。卒為幸臣所讒,貶連州陽山令。”這里說的`幸臣就是李實。新舊《唐書》對此也有記載?!俄n集》中也收有此狀。這樣的結(jié)果是韓愈沒想到的,本為求進的奏疏不但沒讓他獲益,反因得罪李實被貶到偏遠的陽山做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