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佑元年(904年),以象湖鎮(zhèn)淘金場置瑞金監(jiān),瑞金之名起源于始,因“握地得金,金為瑞”而得名。
據(jù)《太平寰宇記》:“瑞金場,淘金之地也?!庇謸?jù)《瑞金縣志》:“置(瑞金)監(jiān)時,有航浮水面,色如黃金,人目為瑞”,故名。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改瑞金監(jiān)為瑞金縣。蘇區(qū)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置瑞金為中央直屬縣,改名“瑞京”。1994年5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83號)批復(fù),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同意撤銷瑞金縣,設(shè)立瑞金市(縣級)。1999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zhǔn)瑞金為省轄市,由贛州市代管。1987年4月5日,瑞金縣瑞林鄉(xiāng)分為瑞林鄉(xiāng)、丁陂鄉(xiāng)(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fù))。據(jù)1996年《瑞金劉氏首次聯(lián)修總族譜》記載,瑞金市的劉氏人丁興旺、支派眾多,共計有39個支派10多萬人口。39個支派中,絕大多數(shù)屬于劉氏族姓中的中山劉氏,是漢景帝第十一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只有2個支派是屬于長沙劉氏大宗。瑞金劉氏主要來自鄰近的廣東興寧、惠州,福建長汀、上杭、武平,以及江西本省的虔州(今江西贛州市)、于都、安遠(yuǎn)、泰和、吉水、撫州等地。瑞金劉氏支派有福江、尚德、林星、東關(guān)、東齡、客坊、黃安沿溪、榮樹、北關(guān)、洋程溪、店場、九竹、有富、湘湖、通海、塘背、廩聚、朱紫山、水南、高嶺、下高塘、洋溪、湖嶺下、*(艸+馬)薺塘、南崗、石頭背、智鄉(xiāng)、歷任、慈溪、安前、豐田、東溪、鹽店子、白茅、東門、油溪、安昌、于陽、淇塘等族。瑞金劉氏支派有福江、尚德、林星、東關(guān)、東齡、客坊、黃安沿溪、榮樹、北關(guān)、洋程溪、店場、九竹、有富、湘湖、通海、塘背、廩聚、朱紫山、水南、高嶺、下高塘、洋溪、湖嶺下、*(艸+馬)薺塘、南崗、石頭背、智鄉(xiāng)、歷任、慈溪、安前、豐田、東溪、鹽店子、白茅、東門、油溪、安昌、于陽、淇塘等族。瑞金淇塘劉氏:形成于明朝,來自本省泰和,以劉昌禮為開基始祖。淇塘劉氏屬于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北派,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的后裔。淇塘開基始祖劉昌禮,原籍本省泰和縣南崗攀桂坊,是長沙定王劉發(fā)的第51代孫。明朝萬歷年間由泰和遷來瑞金,落籍西門外云龍橋頭開基立業(yè),現(xiàn)有人口80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葉坪、大坪頭等地。該支劉氏族譜上所記載的開基始祖劉昌禮以上傳遞世系如下:(長沙定王)劉發(fā)→2劉買→3劉顯→4劉敬→5劉肅→6劉暉→7劉端→8劉敦→9劉寵→10劉昌→11劉慶→12劉信→13劉禮→14劉琨→15劉胤→16劉浩→17劉瓊→18劉奇→19劉良→20劉子聰→21劉恩→22劉康→23劉景→24劉弘基→25劉成→26劉頊→27劉相→28劉弼→29劉綏→30劉信→31劉子實→32劉瑭→33劉清→34劉魯→35劉鄒→36劉質(zhì)→37劉資→38劉湯→39劉德遠(yuǎn)→40劉邦基→41劉功甫→42劉健可→43劉性道→44劉務(wù)敬→45劉心德→46劉唯→47劉不殊→48劉大→49劉文煥→50劉撝→51劉嗣秦→52劉昌禮。瑞金塘背劉氏;瑞金塘背劉氏形成于南宋時期,屬于中山劉氏大宗中的劉禪一派,遷自福建,以劉汝忠為開基始祖。據(jù)族譜記載,瑞金塘背劉氏是南宋著名學(xué)者、工部尚書劉爚的后裔。劉爚的兒子劉咸,官任奉直大夫,由福建建陽遷居豫章江南西路,成為劉氏入贛始祖。劉咸生子劉隆,劉隆兄弟8人隨父親自閩入贛。他伯的后代人文蔚起,江西鄉(xiāng)試因此有"無劉不開榜"的說法。劉咸的兒子劉可珍,又名劉居華,18歲時中進(jìn)士,后官任直奉大夫。劉可珍生4子:劉汝忠、劉汝思、劉汝廉、劉汝意。劉汝忠,字福亮,南宋時人。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丙申(1236年),曾在湘贛之間販運糧食。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劉汝忠18歲時隨父親劉可珍一同自江西南昌遷居瑞金塘背,因而成為瑞金塘背劉氏的開基始祖。劉汝忠終老在瑞金,他與夫人林氏生了2個兒子:長子劉齊賢,又名劉法傳,字明高,因善于經(jīng)商,成為當(dāng)?shù)鼐薷?;次子劉齊邦,又名劉登傳。劉齊賢生9個兒子:劉宗漢、劉功漢、劉德漢、劉思漢、劉全漢、劉朝漢、劉仰漢、劉復(fù)漢、劉興漢。其中,六郎劉朝漢經(jīng)商致富后,曾為家族捐粟奏名為官,在元成宗貞元二年曾主持修撰了第一次《瑞金塘背劉氏族譜》,并鑄有三足銅鼎2個,上刻有劉氏源流世系。后劉氏受奸人陷害和官府迫害,族人紛紛外遷避難。七郎劉仰漢遷居福建泉州。八郎劉復(fù)漢遷居福建長汀蔡坊,成為蔡坊劉氏開基始祖,后裔分居鐘坊、河田、中街、下修坊、田背、羅李叢、南山塘、劉坊等外。九郎劉興漢,元時也從瑞金遷居福建武平桃溪鑿樹下開基。劉思漢生9子,其中第六子劉觀六郎在宋寶裕五年從瑞金塘背遷居于瑞金高嶺,其后裔形成瑞金高嶺劉氏。高嶺劉氏族人現(xiàn)在主要分布在今武陽、拔英高嶺等地,已發(fā)展到3400多人。劉思漢的其余各子,有的遷福建武平之北鄉(xiāng)劉坊針。居數(shù)代,又有啟四郎之子劉富端于元佑年間遷居福建長汀縣成下里上坪,后來又有返回瑞金者。瑞金福江劉氏:形成于元朝,屬于中山劉氏大宗中的劉禪一派,以劉泰三郎為開基始祖。譜載劉泰三郎原籍福建長汀,元朝至正年間遷入江西瑞金。該支族人現(xiàn)居在瑞金謝坊、白沙田、桐江壩、壩尾等處,現(xiàn)有人口約11000多人。瑞金尚德劉氏:瑞金尚德劉氏形成于明朝,來自撫州臨川,以劉鐵面為開基始祖。本族自劉鐵面于明朝時從臨川遷入瑞金,數(shù)百年來,已繁衍到800多人,現(xiàn)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象源、新仙排等處。瑞金林星劉氏:該族形成于明代,來自福建上杭,以劉益學(xué)為開基始祖。瑞金林星劉氏自開基始祖劉益學(xué)于明代從上杭遷來瑞金林星,瑞已發(fā)展到10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澤覃林星村、中壩、大田。瑞金東關(guān)劉氏:東關(guān)劉氏形成于唐代,屬于中山劉氏大宗,來自江西寧都安福,是唐代著名大臣劉宗臣的后裔,以劉一郎為開基始祖。譜載,中山靖王劉勝的第36代孫劉韶,賜名劉宗臣,官任虔州判事、銀青光祿大夫,后任大司農(nóng)、侍講大學(xué)士,任職期滿后遷居江西省寧都縣安福村馬跡營,成為劉氏入贛始祖。東關(guān)劉氏始祖劉一郎,就是寧都始祖劉韶的后裔,在唐代末年自寧都安福遷入瑞金。這支劉氏族人主要居住在瑞金壬田下街、高軒等處,現(xiàn)已有人口1200多人。瑞金東齡劉氏:形成于明代,屬于中山劉氏大宗,來自江西寧都鐵爐下,以劉東齡為開基始祖。該族也是劉宗臣的后裔,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大柏地,現(xiàn)已有人口120多人。瑞金客坊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客坊,以劉俊德為開基始祖。該支劉氏族人主要居住在瑞金日東湖陂和寧都合同等處,現(xiàn)有人口1400多人。瑞金黃安沿溪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瑞金塘背,以劉祥衡為開基始祖。譜稱黃安沿溪劉氏屬于中山劉氏大宗,出自劉禪一派,是瑞金塘背劉氏的分支之一。始祖劉祥衡在明朝永樂年間從塘背遷來黃安沿溪,后裔人丁非常興旺,到現(xiàn)在已發(fā)展到560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云石山黃安沿溪等處。瑞金榮樹下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江西寧都固村,以劉四郎為開基始祖?,F(xiàn)已有族人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瑞金壬田、葉坪、日東等處。瑞金北關(guān)劉氏:形成于五代后周時期,來自于都五伯口,以劉道祥為開基始祖。譜稱瑞金北關(guān)劉氏始祖劉道祥,后周廣順年間自于都五伯口遷居瑞金北關(guān)。族人現(xiàn)發(fā)展到有近2萬人,主要居住在瑞金象湖、黃柏等處。瑞金洋程溪劉氏:形成于南宋,來自江西虔州(今江西贛州市)水木洞(又稱水磨洞),以劉孔貞為開基始祖。洋程溪劉氏屬于中山劉氏大宗,是唐代虔州判事、劉氏入贛大始祖劉韶劉宗臣的后裔。當(dāng)年劉韶生子劉輝,劉輝生8個兒子,老二劉廷珍生4子:龍、虎、鳳、凰。劉龍居吉水縣,生3子:潮、溷、澄。劉潮生8子:祺、*(礻+韋)、禳、禱、祉、禮、祥、雜。老五劉祉,字世修,號光祖,又號興宗,官任資政大夫,葬贛州水木洞。后裔因居于贛州水木洞。洋程溪劉氏開基始祖劉孔貞就是劉祉的子孫。自劉孔貞從虔州水木洞遷來瑞金洋、程溪以來,該支劉氏現(xiàn)已發(fā)展到2360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九堡、云石山、崗面、大柏地、沙洲壩等處。洋程溪劉氏不但人丁興旺,而且人才輩出,20世紀(jì)上半葉有多人參加紅軍長征,并產(chǎn)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民航天總局少將政委的劉錦平、解放軍211醫(yī)院少將院長劉良棟、河南信陽地委副書記劉承桃等多位長征干部。瑞金店場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寧都安福,屬于中山劉氏大宗,以劉廷光為開基始祖?,F(xiàn)有族人13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崗面、渡頭、瑞林等地。瑞金九竹劉氏:形成于南宋時期,來自虔州水木洞,以劉永慶、劉永膺兄弟為開基始祖。該支劉氏也屬于中山劉氏大宗,是劉氏入贛始祖唐代大司農(nóng)劉韶劉宗臣的后裔。自開基始祖劉永慶、劉永膺兄弟于南宋嘉定年間自虔州水木洞遷居瑞金九竹,族人現(xiàn)有910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象湖、九堡、黃柏、云石山、武陽等處。瑞金有富劉氏:形成于元朝,來自武陽新塘,以劉天一郎為開基始祖。譜稱有富劉氏始祖劉天一郎在元朝至正年間自武陽新塘遷居有富,至今已發(fā)展到55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武陽、羅石、朱坑、澤覃、陶朱等地。瑞金通海劉氏:形成于明清之際,來自福建長汀,以劉三郎為開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陽、澤覃,現(xiàn)有人口近500人。瑞金湘湖劉氏:形成于明朝末年,來自福建武平,以劉三郎為開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陽、謝坊,現(xiàn)有人口730多人。瑞金塘背劉氏:來自江西贛州水木洞,以劉舜祿為開基始祖,遷來時間不詳。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澤覃、塘背等處,現(xiàn)有人口500多人。瑞金廩聚劉氏:屬于中山劉氏大宗,形成于元朝,來自江西贛州水木洞,以劉朋三為開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黃柏坳背村,現(xiàn)有人口近1100多人。瑞金水南劉氏:形成于南宋紹興年間,來自江西虔州,以劉四郎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謝坊水南,現(xiàn)有人口近3500人。瑞金下高塘劉氏:形成于清乾隆年間,來自江西拔英高嶺,以劉存敬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謝坊下高塘,現(xiàn)有人口450多人。瑞金洋溪劉氏:形成于北宋崇寧年間,來自江西瑞金洋溪,以劉巨海為開基始祖。現(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謝坊葉坪洋溪,現(xiàn)有人口近7000人。瑞金湖嶺下劉氏:來自江西石背水口,以劉傳偉為開基始祖,遷來時間不詳?,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黃柏湖嶺下,現(xiàn)有人口120多人。瑞金馬薺塘劉氏:形成于北宋咸平年間,來自江蘇江寧府,以劉寬仁為開基始祖。譜稱,馬薺塘劉氏屬于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漢宣帝一派,是漢宣帝之子楚孝王劉囂的后裔。開基始祖劉寬仁,字安邦,號宏齋,北宋淳化二年辛卯(991年)進(jìn)士,官任江西吉安府廬陵縣令。劉寬仁退休后,遷居瑞金塘背,后又遷馬薺塘、蕭埠腦,現(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陽、馬薺塘、肖埠腦,有人口近2700人。瑞金南崗劉氏:南崗劉氏為九堡劉氏分支,以劉大秀為開基始祖,遷來時間不詳?,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武陽、葉坪,現(xiàn)有人口350多人。瑞金石頭背劉氏:形成于明朝末年,來自廣東惠州,以劉福威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黃柏石頭背、沙洲壩楓樹林,現(xiàn)有人口近660人。瑞金智鄉(xiāng)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廣東,以劉鳳鳴、劉其海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瑞林、禾倉背,現(xiàn)有人口近700人。瑞金歷任劉氏:形成于宋朝,來自江西吉水,以劉伯祥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澤覃、崗面、渡頭,現(xiàn)有人口170多人。瑞金慈溪劉氏: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間,來自江西會昌,以劉巨江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九堡、羅田村、寨背安場等處,現(xiàn)有人口330多人。瑞金安前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江西贛縣留田,以劉巨江為開基始祖。現(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謝坊安前、贛縣田村,現(xiàn)有人口380多人。瑞金豐田劉氏:形成于清康熙年間,來自江西長寧縣,以劉上傳(懷成)為開基始祖。譜載,豐田劉氏屬于中山劉氏大宗中的客家劉氏一派,是客家始祖劉祥的后裔。當(dāng)年劉祥自中原到福建寧化石壁開基創(chuàng)業(yè),傳到萬九郎始由閩入贛,落籍瑞金綠草湖、塘背等地。萬九郎生子劉升,又遷長寧(尋烏),傳到第15世劉懷成兄弟再遷瑞金豐田?,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澤覃豐田,現(xiàn)有人口170人。瑞金水南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江西寧都,以劉友功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壬田、中壇、下壩,現(xiàn)有人口100多人。瑞金鹽店子劉氏:形成于清嘉慶年間,來自福建榮坑,以劉肇官為開基始祖。現(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鹽店子等地,現(xiàn)有人口320多人。瑞金白茅劉氏:形成于明朝天順年間,來自福建榮坑,以劉趙元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黃柏上段等處,現(xiàn)有人口3700多人。瑞金油溪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江西撫州樂安縣,以劉澗清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崗面渡頭村,現(xiàn)有人口270多人。瑞金于陽劉氏:形成于明代,來自江西寧都,以劉仁俊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壬田、柏坑、竹社塘,現(xiàn)有人口210多人。瑞金安昌劉氏:形成于清順治年間,來自江西安遠(yuǎn),以劉誠德為開基始祖?,F(xiàn)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大柏地、洋田腦小院坑,現(xiàn)有人口近2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