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姓誕生于距今約4300-4700年前,起源于祁姓,出自陶唐氏,是堯的后代,以國名為氏。
堯的兒子開始被封于丹水,堯沒有把帝位交給丹朱繼承,而是禪讓給了立有大功的舜。這是禪讓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開始。舜繼位以后,改封丹朱于房(今河南省遂平縣),為房邑侯。其子陵,襲封后以封地為姓,史稱房陵,后代遂為房姓。其裔孫雅為清河太守(今河北省清河縣東),房氏家族開始定居于此,并成為一個望族,后又因唐朝開國宰相房玄齡也曾任清河郡守,故此清河郡成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無出清河”之說。
2、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出國之邑房渚,屬于以地名為氏。房渚,西周以前為彭部落方國。春秋時期稱為“防渚”,屬麇、庸二國之地,后成為楚國的一個邑地,改稱“房渚”。到了秦朝時期,秦始皇改房渚為房陵郡,在唐朝武德初年又改為房州。在歷史文獻(xiàn)《房縣志·事紀(jì)》中記載:“周傾王四年春,楚子糜,成大心敗糜于房渚?!狈夸荆褪欠冷?、房陵,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古代居于房渚之邑者,有取地名為姓氏者,稱房渚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房氏、渚氏,世代相傳至今。
3、源于職業(yè),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工匠房,屬于以職業(yè)稱謂為氏。在古代制作“房”的工匠,稱作房人、房工,該房工不是建造房屋的。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職業(yè)稱謂為姓氏者,稱房人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房氏,其源繁復(fù),不可一論,人數(shù)遠(yuǎn)眾于姬姓房氏。
4、出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而來。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屋引氏,入中原后改為房氏。舜繼位以后,房渚及丹朱所受封地點。其裔孫雅為清河太守(今邢臺市清河縣東),清河房氏為邢臺市古代十大名門望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