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三峽工程首次蓄水,壩前水位達到135米,三峽雙線五級船閘通航,首批機組發(fā)電。
三峽工程進入圍堰擋水發(fā)電期,開始通航、發(fā)電,樞紐初步產(chǎn)生效益。2006年5月,三峽大壩全線建成。9月,三峽工程實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標志著工程進入初期運行期,開始發(fā)揮防洪、發(fā)電、通航三大效益。2008年9月,三峽工程開始首次175米試驗性蓄水,當年水庫水位達到172.8米。2008年10月,三峽大壩左右岸26臺70萬千瓦巨型水電機組全部投產(chǎn)。2009年,長江三峽工程全部竣工,總工期為17年。2009年8月,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后一次驗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獲得通過。2009年9月,三峽工程第二次啟動175米試驗性蓄水,當年水庫水位達到171.43米。2010年7月,三峽工程經(jīng)受住流量為7萬立方米/秒的特大洪峰考驗。洪峰規(guī)模超過1998年洪峰,是長江有水文記錄以來的第三大洪峰。2010年7月,三峽電站26臺機組順利完成1830萬千瓦滿負荷連續(xù)運行168小時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