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在多倫多一家證券公司做投資顧問,雖不是我最理想的工作,也算是我以前的專業(yè)工作。
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找工經過,沒準能幫上誰。剛來加拿大時,毫無頭緒,所有新移民都是這樣。然后自己開公司,給人寫商業(yè)計劃書,人是自由了,但卻養(yǎng)不活一家子,考慮再三,決定還是要找一份工作再說。先是把CSC給考了,反正不管是銀行還是券商,都要這個。寫了Resume,寄給銀行,券商,如同石沉大海。網上發(fā)了無數的Resume,從沒接到過電話。這樣二,三個月下來,覺得一定是方法不對頭??慈撕芏嗾夜し矫娴奈恼拢颊f打Cold Call比發(fā)Resume要好。確定好了我要找的職位,我準備了一份cold call的Script,先念熟。然后找行業(yè)協(xié)會及黃頁網站,打印下所有相關公司名錄。然后按照名錄,一個一個打過去,先是套出分行經理的名字(我用的借口往往是:我有一份重要的商業(yè)文件要寄,需要確認經理的名字,十家公司里總有六家的秘書會給你經理的名字)。記下這些人名字后,我第二天,就開始給經理打電話,不用緊張,好比學校里念課文一樣,讀一遍就行了,當然注意要自然些。打了半天的電話,經理不在時,我就對著留言機念一通。第二天就有人給我回電話了,而且都是分行經理親自回電,很受感動。有些說他們暫時沒職位,有叫我去面試,來回談了幾次,就是我現在的工作。 有幾個體會:第一,找工要就要找有決定權的人,如分行經理,公司老板等,通過human resource,往往機會就很小了。第二,Cold call確實有用,特別這里的公司就比較respect打cold call的人的這種勇氣。第三,多數人對打cold call有心理障礙,這可以理解,不過一定要克服。不要怕講得不好,電話里沒人認識你,前面講得不好,就當是訓煉,講多了就順了。第三個,好像職位越高的人就越nice,接線小姐最不耐煩,老板反而好。他們往往會親自回電,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基本的禮貌。我運氣比較好,只打了半天的電話。但如果你堅持打半個月,一個月呢,我相信一定比寄一個月的resume要好。一道投資公司招聘的面試題目題目:為討論問題方便,把投資簡化成賭博,也就說只把投資當成隨機事件處理。假設你是一個投資人。投資的成功率是60%(既你賭贏的幾率是60%)?,F在給你1000元資金,但你只有100次投資的機會。每次投資的交易成本是2元。你的投資回報率是200%,也就是說如果你投資100元,如果成功你會得到200元。那么,你如何投資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呢?為什么?(需要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