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屬于重慶市巫溪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處大巴山東段南麓,是典型的山區(qū)農(nóng)業(yè)縣。
巫溪縣地處渝陜鄂三省交界,東連湖北省神農(nóng)架林區(qū)、竹溪縣,南接奉節(jié)縣、巫山縣,西臨開州區(qū)、云陽縣,北與城口縣和陜西省鎮(zhèn)坪縣接壤。至2013年,巫溪縣總面積4030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巫溪縣常住人口為41.41萬人(戶籍人口52萬人)。巫溪縣為全國綠化模范縣,獲得過“綠色中藥出口基地”、“全國魔芋種植重點基地縣”、“中國綠色生態(tài)馬鈴薯之鄉(xiāng)”、“2011中國改革年度縣”等榮譽稱號。巫溪縣自東漢建縣以來,曾設縣、郡、監(jiān)、州的建制,名稱先后為北井縣、始寧郡、永昌郡、大寧監(jiān)、大寧州、大寧縣、巫溪縣等。巫溪縣先后屬巫咸國、巫國。夏商周屬庸國魚邑,魚邑并于楚之后,歸屬巫郡。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277年),秦取楚巫郡歸于黔中郡,設立巫縣,縣域包括巫山、巫溪。西漢,巫溪縣屬南郡巫縣。東漢建安15年(公元210年),巫縣分設北井縣,縣治在今巫溪縣城廂鎮(zhèn);建安21年(公元216年),北井縣歸屬固陵郡(今奉節(jié)縣)。西晉,北井縣先后屬巴東郡、建平都尉、建平郡管轄;東晉,北井縣建制未變。劉宋、南齊、梁朝、西魏時期,北井縣建制未變。北周初(公元557年至公元566年),在北井縣設始寧郡,后改稱永昌郡,郡治在今巫溪縣城廂鎮(zhèn)。天和3年(公元568年),北井縣并入大昌縣。隋朝沿襲郡縣制。隋文帝開皇2年(公元582年),撤銷永昌郡,大昌縣屬信州總管府和巴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