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全部復姓: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
如歐陽、司馬等。復姓的來源較多,例如官名、封邑、職業(yè)等,有些則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復姓有很多來源,如下:
1、由封邑而來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zhàn)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為姓;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為姓。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等復姓,都屬這種情況。
2、因居地而來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后人遂以“東郭”為姓;閭丘氏,齊國有位名嬰的大夫居住在閭丘,時稱閭丘嬰,后人遂以“閭丘”為姓。楚懷王的小兒子名子蘭,被封為上官大夫。上官,地名 ,在今河南滑縣東南。子蘭的后裔世世代代定居在這里,便以上官作了姓氏。歐陽姓,本禹王之后。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到少康時,封庶子無余于今浙江紹興,建立越國。公元前306年,越國被楚國所滅,亡國之君無疆的兒子名蹄,受封于烏程(今浙江吳興)的歐余山之南。古時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所以蹄又被稱為歐陽亭侯。其后遂以歐陽為姓氏。東方之姓,是以方位為姓。出自上古伏羲氏。按《周易》八卦推算,伏羲氏出于“震”卦,位主東方,于是伏羲后裔的一支,就以“東方”為姓。與此同類的還有北宮、東宮、南門、西門等姓。周文王之后姬括,世代襲為衛(wèi)國上卿,居住在京都北宮門外,于是以北宮為姓。春秋之時,鄭國某大夫居于西門,其后人便姓了“西門”。屬于此類的還有賀蘭(山名),羊舌,百里(邑名)、澹臺(湖名)、南宮、濮陽等復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公元前445前,杞國亡于楚,杞簡公之弟佗逃到魯國。魯?shù)抗蚱浔緸橄耐踝逯螅枰詢?yōu)待,封爵為侯,世稱夏侯。以后,佗的子孫就用夏侯作了姓氏。西周開始,朝廷設有司徒、司空、司馬的官職。司徒掌管土地和人口,司空掌管工程建筑,司馬掌管軍政和軍賦。這些職官權重位尊,顯赫一時,他們的族人引以為榮,便將官職拿來作了姓氏。屬于此類的還有太史、司寇、樂正、少正、宗政、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等。公羊、子車等復姓由王父之字而來;公孫、仲孫等復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復姓由族系而來。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xiāng)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這個復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鐘離簡化為鐘,公孫簡化為孫,等等。
4、由人名而來端木氏,鬻熊,仕于周,為文王、武王之師。鬻熊生二子,長子熊麗,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為姓,名端木典,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顓孫氏,春秋時期,陳國簪纓之后代有公子名顓孫在魯國做官,其后代子孫以他的業(yè)績?yōu)闃s耀,于是以祖名顓孫為姓,稱顓孫氏。
5、由部落名而來獨孤氏,劉進伯的后代中,有著名的尸利,史稱谷蠡王,他以祖先劉進伯的自稱為號,稱獨孤部。其子孫后代皆以其部落名稱為姓氏,稱獨孤氏。尉遲氏,尉遲部隨北魏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的漢字諧音“尉遲”為姓氏,稱尉遲氏。
6、自創(chuàng)姓氏赫連氏,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劉勃勃稱大夏天王,自稱云赫連天,他建立了夏國,王族以赫連為氏。
7、由山水之名而來澹臺氏:春秋時期有魯國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滅明,南游長江流域,居于澹臺山(今山東嘉祥),遂以山之名命姓,因取名澹臺滅明。其后代子孫遂以“澹臺”命姓氏,稱澹臺氏。完顏氏:“完顏”一詞,是從漢語“蜿蜒”音轉的女真語,是依傍綏濱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來作為姓氏。
8、由賜姓而來長孫氏:拓跋圭建立北魏稱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兒子,就賜他的兒子為長孫氏。
9、由國名而來鐘離氏:周朝時期,伯益的后人有封邑鐘離國(今安徽鳳陽、臨淮一帶),春秋時期鐘離國被楚國所滅,國人遂以原國名命姓,稱鐘離氏。淳于氏:州國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山東安丘,原為州國都城),復國,名淳于國,仍為公爵,成為春秋時期的小國之一。亡國后,其族人以原國名命姓,稱淳于氏。義渠氏,義渠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個分支,原居寧夏固原草原和六盤山、隴山兩側。商代,義渠戎族服于狄人獫狁。商文丁和武丁時期,季歷和商朝繼續(xù)向戎狄用兵,都取得了勝利,迫使鬼方遠移蒙古草原,義渠等戎則臣服于商。周王朝建立后,義渠又臣服于周。公元前650年前,義渠在吞并了北地諸戎后,進一步向東向南發(fā)展,首先把斗爭的矛頭指向了秦國。公兀前352年,秦出兵攻魏,收回被魏占去的西河郡和上郡。從此,義渠東面和南面均同秦國接界,雙方磨擦又起。公兀前331年,秦趁義渠國內亂,秦惠王遣庶長操兵平定。從此義渠臣服于秦,雙方時戰(zhàn)時和,秦對義渠地稍蠶食之。公元前327年(秦惠王十一年)義渠以國為秦縣,以君為秦臣,正式成為秦國的屬地。經過幾十年的和戰(zhàn)公元前272年,也即34年后,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于甘泉宮。接著發(fā)兵伐殘義渠,義渠國亡,領土成為秦國的一部分。義渠戎也融人漢族,逐漸漢化。義渠氏也成了一個新的復姓。
10、由職業(yè)而來漆雕氏:相傳漆雕最早出現(xiàn)時是職業(yè)稱謂,是那些油漆裝飾工的古稱。他們的后代就以祖先的職業(yè)或技藝的名稱中得姓,稱漆雕氏。谷梁氏:古代有一些部落,農業(yè)相對比較發(fā)達,他們以能種出優(yōu)質的谷子為驕傲,古代將谷子稱為粱,所以善于種植粱的氏族首領就用谷梁命姓。11、由排序而來第二氏: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后,把戰(zhàn)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門共十多萬人都強行遷徙到關中房陵一帶(今湖北房縣)定居。在遷徙原齊國田姓貴族時,因其族大人眾,煩于編籍,便以其門第按順序分為第一至第八氏,田登為第二氏,第二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產生了第二復姓。第五氏: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后,把戰(zhàn)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門共十多萬人都強行遷徙到關中房陵一帶(今湖北房縣)定居。在遷徙原齊國田姓貴族時,因其族大人眾,煩于編籍,便以其門第按順序分為第一至第八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產生了第五復姓。12、是以血緣關系為姓夏、商、周三代,祿爵之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公爵居五等之首,榮耀至極。他們的后人,紛紛自稱“公孫”,以顯血統(tǒng)高貴。所以《廣韻》記載:“古封公之后,皆自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13、是以社會影響為姓春秋時代,魯國的學者少正卯,聚徒授學,使得“孔子之門三盈三虛”,聲譽鵲起,世稱聞人,他的后裔便拿“聞人”作了姓氏。14、是以少數(shù)民族的特殊稱呼為姓如赫連、單于、呼延(匈奴族);拓跋、宇文 、慕容、獨孤(鮮卑族)等等。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賴氏族被楚靈王滅掉,他們的子孫改“賴”為“羅”或者“傅”。漢代時曾與匈奴和親,因為匈奴的習俗是富貴人家都隨母姓,所以很多單于的后代都姓劉。三國時,鮮卑人莫護跋投靠司馬懿,曾立下戰(zhàn)功,被封王,當時北地漢人流行戴一種叫做“步搖”的帽子,莫護跋很喜歡,也弄了一頂天天戴著,因為當?shù)胤窖浴安綋u”和“慕容”同音,所以后來他的族人都叫他“慕容”,并干脆把這個當作了自己的姓氏,其實慕容氏是漢人的姓,出自漢代。另有許多少數(shù)民族,比如可頻、鉗耳、高麗、柯史布,因為都是本族的大王,所以后來他們的后代紛紛改姓王。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曾經南征蠻族,有一支姓龍佑那的蠻人部落,投降后被賜姓張。西晉時有一支西北羌族,姓燒當,他們后來自稱大舜的后代,因此改姓姚。北魏時魏孝文帝拓跋宏為了掃除奴隸舊制給北魏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力提倡漢化,措施之一就是將很多原屬鮮卑族的復姓改為漢姓,像他本人的“拓跋”,就改成了“元”,還有“獨孤”改成了“劉”。此外還有“拔略”改為“蘇”,“莫胡盧”改為“陽”,賀蘭、賀拔、賀狄、賀賴、賀敦統(tǒng)統(tǒng)改成了“賀”,“大漢”改成了“韓”,多羅、叱羅改成了“羅”,吐伏盧、伏盧、盧浦、莫蘆改為“盧”,古口引、侯奴、古引改姓“侯”,柯拔改姓柯,屈男、屈突改為屈,叱呂、叱丘、俟呂陵改為呂,丘林、丘敦改為丘,濁渾、朱可渾改為朱,侯莫陳改為陳,叱李改為李,破多羅改為潘,賀魯改為周,谷合改稱谷,烏石蘭改為石,吐谷渾改為何,步六孤改姓陸。南朝梁的大將王僧辨,本是鮮卑人,姓烏丸,后來投奔梁朝后改姓王。北朝有一支回鶻族姓高車,后改為狄。北魏滅亡后,有些姓獨孤渾的改為杜。大唐時,太宗大敗突厥,西突厥的可汗“斛瑟羅”率眾移居長安,后來他的子孫改稱“羅”。而另一支本是鮮卑的部族姓阿史那,投降后改為史。元代蒙古人月乃和,因為祖上曾經在金國作過兵馬檢軍,所以他改姓馬,后來馬成了回族大姓。元朝滅亡后,許多蒙古人改為漢姓,其中就有耶律改為王,有些姓完顏的也改為王。明成祖朱棣曾率軍征討漠北,蒙古王子“也先”投降,被賜姓金。滿清亡國后,由于政治和歷史原因,許多滿人為了保全族人及家人,也取了漢姓!比如滿清皇上的姓氏愛新覺羅,改為羅、金。15、由其他復姓轉寫而來淡臺氏:為澹臺氏轉寫而來。后來,并沒有另成一族,而是與澹臺氏漸漸融合。如澹臺滅明,也寫作淡臺滅明。白侯氏:上古諸侯柏成子高之后有柏侯氏,后轉寫為白侯氏。漢代有柏侯奮,姓柏侯;又有白侯攜、白侯子安,姓白侯。陽成氏:陽城是春秋時鄭國的地名,被封在那的人,有的就以陽城為姓。后來轉寫為陽成氏。漢代有陽成昭信,為陽成氏;又有陽城修,陽城氏。璞陽氏:為濮陽氏所改。漢代有璞陽逸,為璞陽氏;三國時又有東吳人濮陽興,為濮陽氏。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SoAH_8C3dpWQfIUGtC-P48a3K8QcV4SeadvK2Q0vQlmuTFptlzw1J04gXuFKXIL2xoLn3aTrJamyS2PnU4e9MDNrbdBm0fkch44CvUaAR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