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拼音ā lā,吳語詞匯,浙江東部、中部地區(qū)第一人稱代詞“我們”、“我的”的發(fā)音,后由寧波人北上遷移上海,在上海人中廣泛使用。
用法與其他吳語,如湖州話、紹興話中的“伢(nga)”相同。“阿拉”來源于吳語寧波方言。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時常用“拉”作為結尾。例如,“渠拉”表示他們。清末及民國時期,大批寧波人北上上海經(jīng)商,對上海方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上海本土表示“我們”的說法是“我伲”,但在寧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后,“阿拉”從商人階層、市民中興起繼而成了上海話的代表,以至于許多非上海人知道的上海話便是“阿拉”。另外浙江義烏市也用阿拉做第一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