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很少有動物冬眠。
絕大多數(shù)魚類沒有冬眠期,有少數(shù)魚類為解決嚴寒的困難,在接近冬季溫度下降時開始冬眠,直至翌年春季水溫再度上升時為止。它們不象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那樣完全達到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而僅僅是中止攝食,隱藏在水藻和巖石間,或鉆入泥底、洞穴中,或多或少進入麻痹狀態(tài)。例如鯉魚常成群在水的深處越冬,他們數(shù)十尾到上百尾在水底造成一洼,圍成一圈,把頭互相倚靠,一直到翌年春天才分散,休眠時呼吸非常遲鈍,鰓蓋的動作好象是很艱難似的。丁歲魚埋在河泥中過冬,即使是把它們從泥中崛起來,并放到岸上去,若不用棍棒打一下,還看不出它是活著的。烏鱧到了冬季,移居于深水處,將身體埋在淤泥中越冬,停止攝食,處于蟄居狀態(tài)。鰻鱺在冬季有著與烏鱧相似的休眠,它們通常找到深水區(qū)后即埋入泥中,而成麻痹狀態(tài)。海產(chǎn)魚類的冬眠現(xiàn)象非常少,已知鰈的幼魚生活于淺海,冬季埋在砂中,成安息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