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簡稱黔或貴,省會貴陽,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東邊是湖南省、南邊是廣西、西邊是云南省、北邊是四川省和重慶市,全省國土面積17.6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8%,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3622.95萬人。
貴州以貴山得名,因貴州地古稱黔中,故簡稱黔。春秋以前,貴州黔東北地區(qū)屬于荊楚,其余地區(qū)泛稱南蠻,部族林立,著名的有牂牁國。戰(zhàn)國后期到西漢初年,夜郎是西南夷各部中最強大的地方割據(jù)政權。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派唐盟出使夜郎,經(jīng)過談判,夜郎侯同意在其屬地設郡縣。公元前126年設置了夜郎縣、且蘭縣。公元前111年,置牂牁郡。公元前25年,夜郎國滅,郡縣制在夜郎地區(qū)最后確立。三國時期,西南大部地區(qū)屬蜀漢政權,貴州屬牂牁郡、朱提郡、興古郡、江漢郡、涪陵郡。兩晉南北朝時期,今貴州境內(nèi),除置牂牁郡外,邊遠地區(qū)又分屬朱提、江漢等郡。隋朝時期,在貴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陽郡,今貴州東北地區(qū)分屬黔安郡、沅陵郡。唐朝時期,在今貴州地區(qū)推行經(jīng)制州與羈縻州并行的制度,貴州建置的經(jīng)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羈縻州有矩州、蠻州等。宋朝時期,今貴州地域主要屬夔州路,其他地區(qū)分別隸于夔州路、荊湖北路、潼川路、廣南西路、劍南西路、劍南東路等。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qū)的最早記載。元朝時期,在今貴州地區(qū)遍行土司制度,分別隸屬于湖廣、四川、云南3行省。明朝時期,設置貴州布政使司,貴州正式建立行省,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清朝時期,將四川所屬遵義府及其所屬各縣改隸貴州。1949年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貴陽。截至2019年末,貴州省轄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52個縣,11個自治縣,9個縣級市,15個市轄區(qū),1特區(qū)。分別為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畢節(jié)市、銅仁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