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是洛陽的古稱,意為“神州大地之都”!此外,神都是唐睿宗及武周時期洛陽的別名,也是武周王朝的首都。
“神都”之名,最早出現(xiàn)在《水經注》。史文記載: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臨朝稱制的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則天在洛陽加尊號“圣母神皇”;載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以神都洛陽為首都,之后武則天在洛陽大興土木,對洛陽進行了一系列建設,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度。武則天以神都洛陽為統(tǒng)治中心將近50年,基本延續(xù)貞觀之治,并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其影響之深遠,波及當時的朝鮮、日本等國。神都的建立:唐朝貞觀元年627年,號洛陽宮。此時的洛陽并無中央機關單位,僅作為太宗東巡的行宮。顯慶二年657年,高宗詔改洛陽為東都,“洛州官吏并如雍州”,唐朝中央行政機關“三省、六部、一臺、五監(jiān)、九寺”全部在洛陽設立,洛陽與長安并為兩京,曰“東西二宅”,唐高宗時常往返兩京之間。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詔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此時洛陽政治地位已高于西京長安,成為首都。705年中宗復辟,改“神都”為東都。此時唐朝再度恢復兩京制。唐玄宗即位后也時常往返兩京之間,直到爆發(fā)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洛陽城也被叛軍破壞嚴重,至此皇帝不在移居洛陽。唐末904年朱溫挾持唐哀帝遷都洛陽,4年后,唐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