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部為厄魯特蒙古四大部之一,游牧于天山北路塔爾巴哈臺及額爾齊斯河中游迤西。
明清之際,因厄魯特四大部統(tǒng)治者發(fā)生矛盾及沙俄南侵威逼,土爾扈特汗和鄂爾勒克遂率部西遷,穿越哈薩克,徙駐于額濟勒河(即今俄羅斯伏爾加河)中游西岸草原地帶。時額濟勒河中下游是一片荒無人煙有待開墾且無主的處女地。后來沙俄覬覦上這片沃土,便試圖控制之,雖遭到土爾扈特蒙古的抵制,然仍對其進行政治壓迫與經(jīng)濟掠奪。渥巴錫(1742或1743—1774)為土爾扈特部首領(lǐng)。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二月,渥巴錫繼其父敦羅布喇什,嗣為土爾扈特汗(一說為1761年)。時沙俄向額濟勒河流域大量移民,強制土爾扈特人改變宗教信仰,并對該部落無休止征兵,企圖將其納為俄羅斯帝國行政區(qū)域。土爾扈特蒙古面臨嚴(yán)重的民族危機,渥巴錫遂密謀脫離俄羅斯,率領(lǐng)部族回歸東方祖國。1770年十二初一(公歷1771年1月16日),渥巴錫經(jīng)過充分周密的準(zhǔn)備,毅然起兵,率部發(fā)動武裝起義。土爾扈特蒙古消滅當(dāng)?shù)囟韲v軍,又分兵襲擊附近城鎮(zhèn)。次日,渥巴錫率領(lǐng)部族三萬三千余戶、十六萬九千余人,告別居住了一個半世紀(jì)之久的額濟勒河駐地,踏上回歸祖國的漫長征程(土爾扈特東歸時間有多說,茲取其一)。渥巴錫舉族浩蕩東歸,迅速渡過烏拉爾河,進入哈薩克大草原。沙俄政府命令沿途正規(guī)軍圍追堵截,同時要求哈薩克出兵邀擊。由于沿途頻遭截擊封堵,渥巴錫不得已繞道巴爾喀什湖西南戈壁之地穿行,絕水草十余日,皆飲牛馬血而行,加之疫病流行,人畜死亡大半。臺吉策伯克多爾濟率領(lǐng)百余騎前鋒穿越戈壁后,沿沙喇伯勒,經(jīng)吹河、塔拉斯河行進,總算于1771年五月二十六日同前往迎探之清軍在伊犁河流域察林河畔相會。六月十三日,東歸英雄渥巴錫率領(lǐng)族眾抵達伊犁,與清大臣舒赫德等會見。至此,土爾扈特蒙古東歸祖國征程歷經(jīng)七個月宣告結(jié)束。土爾扈特蒙古為了民族生存舉族東歸祖國,可謂是悲壯的歷程。土爾扈特蒙古自俄羅斯駐地額濟勒河啟程之時,有三萬三千余戶、十六萬九千余人,經(jīng)萬里跋涉,浴血奮戰(zhàn),斷水草,染疾疫,人員折損嚴(yán)重,抵達伊犁時,存者僅約一萬五千八百戶、六萬六千余人,不及半數(shù);且衣不蔽體,憔悴枯槁,其狀甚慘。清政府大加救濟。九月,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等在木蘭圍場覲見乾隆帝。乾隆帝設(shè)盛宴款待渥巴錫一行;冊封渥巴錫為舊土爾扈特部卓里克圖汗,統(tǒng)轄珠勒都斯舊土爾扈特蒙古烏訥恩素珠克圖盟南路四旗,即今庫爾勒一帶。簡述蒙古族歷史,足見渥巴錫非成吉思汗后裔,二者之間并無絲毫血緣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