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是一所坐落于香港新界沙田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也是亞洲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
學校面臨吐露港,依山傍海,樹木鳥類繁多,人文氣息濃郁,被譽為亞洲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正式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是香港唯一采用書院聯(lián)邦制的高校,與香港大學同為當?shù)貎H有的兩所綜合型大學。 該校一直以中、英雙語并重為教學原則,重視兩文三語。校內大部分教師曾在世界各地大學攻讀或任教,多兼通中、英兩種語言。主修科多以英文授課。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的天災監(jiān)測中心和互聯(lián)網(wǎng)交換中心 ,以“中國研究”、“生物醫(yī)學科學”、“訊息科學”、“經(jīng)濟與金融”、“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 ,是亞太地區(qū)的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yī)學教研重鎮(zhèn)。該校曾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1名教授獲得圖靈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shù)學獎及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為唯一擁有以上國際獎項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 香港中文大學的創(chuàng)立,打破了大英帝國殖民地近五百年來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鐵律,既是英國殖民史的分水嶺,也是20世紀亞洲地區(qū)“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7] 中大的出現(xiàn)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運動”,成功終結英文壟斷官方語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