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藏傳佛教為什么不去藏地寺廟,佛學院,跟大學老師學的,大都是學術性的研究性的東西,跟實際的藏傳佛教還是有差距。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藏學導師有哪些求高手給解答
學藏傳佛教為什么不去藏地寺廟,佛學院,跟大學老師學的,大都是學術性的研究性的東西,跟實際的藏傳佛教還是有差距。
前,蘭州大學研究生院公示了2008年公開招考博士研究生計劃,其中含有藏學博士3人,這是蘭州大學首次公開招考藏學博士。據(jù)了解,蘭州大學藏學博士點于2007年底申報成功,作為該校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民族學下的二級學科博士招收點。目前,蘭州大學的藏學博士點主要設有藏族文化和藏族史兩個方向。擔任該博士點的兩位藏族博士生導師分別是宗喀"漾正岡布(Yondrol K.Tsongkha)教授和王洲塔教授。宗喀"漾正岡布教授,現(xiàn)任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暨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04.8-),蘭州大學藏緬—阿爾泰民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所所長(2005.10-),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人類學系研究員(Research Associate 2003.3-)等。曾任美國加州州立漢伯大學(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地理學系與宗教研究系2004-2005年聯(lián)合西藏研究項目特聘專家(“Resident Tibetan Expert”),美國政府合同公司McNEIL Technologies, Inc語言研究中心語言學顧問(Linguistic Consultant 2001-2003), 印第安納大學人類學系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2001,8-2003.3),印第安納大學歐亞腹地研究系訪問助(副)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1999.8-2002.8),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5-1999)等。教育背景方面曾獲文學學士(1985)歷史學碩士(1988)醫(yī)學博士(1995),在印第安納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歐亞腹地的民族與文明及比較歷史語言學,1999-2003)。論著方面已發(fā)表的有Tibet in the Histories of Central Eurasia (“歐亞文化視野中的吐蕃特”,博士后研究項目1999-2003)“Tibetan Materia Medical Dissemination to the Proper China Before the 18th Century.”(“ 藏藥在中原的傳播史”,1998),《吐蕃諸邦國時期的藏醫(yī)學》(1996),《史前藏醫(yī)學發(fā)展線索研究》(1995),《公元10世紀以前的西藏(吐蕃)醫(yī)學研究》(博士論文,1991-1995),《蘇毗初探》(碩士論文,1987-1992)等引用率較高的論文(著)。(王)洲塔教授,系甘肅夏河縣人,曾先后7年就讀于西北民族學院少語系和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系。在著名藏學專家東噶"洛桑赤列教授的嚴格指導下,系統(tǒng)學習了藏學各科的重要課程。原任甘肅省藏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現(xiàn)為蘭州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教授。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古文研究會會員、中國唐史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社會學學會理事、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民族學、宗教學學會副會長、甘肅省藏學學會副會長。近年來,在藏學權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試論布達拉宮的建筑藝術》、《論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等30余篇藏漢論文。參與國家“七"五”重點科研項目《藏族文學史》、《中國藏族部落》的撰寫工作(兩書已出版)。曾先后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1等獎、全國高等院校優(yōu)秀教材獎、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優(yōu)秀獎、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技成果3等獎。甘肅省第六次社會科學“興隴杯”三等獎。中國科協(xié)(廬山)改革開放二十年高級研究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獎。陸續(xù)出版了《藏傳佛教德爾隆寺與歷輩塞倉活佛傳》和《藏文寫作概論》、《藏族傳統(tǒng)公文寫作論稿》、《華熱藏族史略》、《吐蕃法律流變研究》、《論拉卜楞寺的創(chuàng)建及其六大學院的形成》、《甘肅藏族部落的社會與歷史研究》、《論甘肅藏族部落制社會研究》、《藏傳佛教在多康地區(qū)的傳播歷史及其各宗派教義研究》、《佛學原理研究——論藏傳佛教顯宗五部大論》、《蒙藏民族關系研究》、《藏族哲學思想文化論集》等學術專著14余部。累計達500萬字。主編出版了藏文佛學典籍10部,計400萬字。作者傳略被收入《中國藏學研究專家名錄集》、《中國藝術家大詞典》、《中國當代藏族名人辭典》和《甘肅省“兩科”學者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中國社會科學專家大辭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