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國內學生在高考時只把眼睛盯在屈指可數的幾所重點大學上一樣,不少學生在申請美國大學的獎學金時也把目光局限在常春藤學校或排名前二三十名的大學,除此之外不予考慮,對此,專業(yè)人士認為,由于中國學生對美國學校不太了解,借助排名選校不失為一種捷徑,一份專業(yè)排名和一份綜合排名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申請人給自己定的目標一定要切合實際,選校應拉開檔次。
美國大學是隨便申請的,有的學生廣泛“撒網”,這樣相對來說成功率能大一些,但花費多(美國學校需要申請費)、工作量大,針對性也會有所下降。所以,最好還是相對集中,比如競爭最激烈的排名前20位以前的學校選兩所,排名20至50位的選四五所,排名50至100位的選六七所,總共在10至15所之間就可以了。如果你是申請MBA、法律、大眾傳媒等熱門專業(yè),得到獎學金有很大的難度,不過有望得到減免學費。 在專業(yè)選擇上,學生既要考慮個人興趣、實力,也要考慮申請獎學金的難易程度,應結合自己今后的發(fā)展選擇學校和專業(yè)、想得長遠一些。衡量專業(yè)排名和綜合排名時,何先生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最好二者結合,或更傾向于綜合排名,因為好的學校學生的層次相對也會高一些,在實力上與普通大學有區(qū)別,其“環(huán)境”的影響對學生也是不可忽視的。另外,轉專業(yè)也要有理有據,專業(yè)與專業(yè)之間相對接近、其科研相關,比如從心理學轉向教育學;相反,假如原來是學語言或教育的,申請國外大學獎學金時改學計算機;或為了選冷門,由商科轉向物理,都會增加申請的難度,成功率低。 仔細分析一下那些獲得和沒有獲得獎學金學生的案例,其中一個令所有準留學生不可回避的問題是:美國學??粗氐氖巧暾埲说恼w素質。因此,在申請學校時恰當、全面地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和才能,是順利獲得獎學金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申請獎學金是有一定的技巧可循的。 對國外大學來說,劃定最初的獎學金發(fā)放范圍如同“隔山買老?!?,即以申請人的材料為依據。因為,國外教授看到的申請人的硬件材料(TOEFL、GRE、GMAT成績和大學期間的平均分)是差不多的;這時申請人的個性特色,即軟性材料如推薦信、個人簡歷、讀書計劃和研究取向就占了很大的分量,也就是說,除了必要的考試分數必須“達標”甚至較高以外,校方更看重你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背景,重點是強調自己的學術活動,科研能力、協(xié)作素質等方面的優(yōu)勢;并與導師建立經常的溝通關系。 就國內的本科生而言,這有一定的難度:大二、大三忙著考“寄、托”(GRE、TOEFL),真正進入實驗室搞科研的不多,怎樣體現自己的研究素質?對此,何先生認為,申請人其實并不需要強調自己已經做了哪些項目,而是通過實事求是的介紹,讓對方教授相信你是個合格的研究人才。這就需要學生在做畢業(y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了解這一領域的最新知識,并對此有獨到的見解,在具體的課題中顯露出你的科研思路??傊窃谏暾埐牧仙巷@露你的才華----讓國外教授從簡短的兩頁紙中看到你的內在潛力,往往比冷冰冰的分數更有說服力。 申請人所做的材料,首先要解釋清楚自己的學術能力、工作能力、目前成就,體現出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并能讓對方教授看出你對自己研究方向的熱愛,滲透人性化的內容,使對方教授能與你在對以后的研究上產生共鳴;其次要掌握國外論文的寫作方式和風格,符合論文寫作的規(guī)范并很到位,這是基本的科研素質;再次是行文沒有語言問題,邏輯性強,層次分明,能充分顯示申請人的才華并抓住對方的注意力,使其在你做科研的成熟性上不產生懷疑;還有一點是表明未來的職業(yè)目標。另外,申請不同的專業(yè)有不同的側重,像工科,側重于實用;商科,則側重于語言和社交能力。 在個人材料中,推薦信的分量直接關系到能否出國留學,能否獲得獎學金等。申請人可選擇現在或以前的老師、教授或雇主,比較理想的是人選是系主任、專業(yè)課教授和自己的導師。通常,其名氣決定了信的含金量。如果推薦人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聲譽,或者直接由國外知名教授舉薦,他的推薦信會有很強的效力。在申請過程中,導師的推薦信客觀、實在,優(yōu)點和不足兼顧,往往比對學生一味說好更能讓校方信服并具有實際的意義。比如,一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的一封推薦信,既對學生的能力、業(yè)績做了較高的評價,明確認可其未來的發(fā)展?jié)撡|,對其人品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以一定的篇幅指出被推薦人在學術方面存在的具體不足。推薦信寫得恰如其分,使學生順利得到了美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所以,在做材料時,務實比務虛更能保證申請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