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裝的起源于北歐南下的日耳曼民族服裝。
據(jù)說當時是西歐漁民穿的,他們終年與海洋為伴,在海里謀生、著裝散領、少扣、捕起魚來才會方便。它以人體活動和體形等特點的結(jié)構(gòu)分離組合為原則,形成了以打褶(省)、分片、分體的服裝縫制方法,并以此確立了日后流行的服裝結(jié)構(gòu)模式。也有資料認為,西裝源自英國王室的傳統(tǒng)服裝。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裝,由上衣、背心和褲子組成。在造型上延續(xù)了男士禮服的基本形式,屬于日常服中的正統(tǒng)裝束,使用場合甚為廣泛,并從歐洲影響到國際社會,成為世界指導性服裝,即國際服?,F(xiàn)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紀中葉,但從其構(gòu)成特點和穿著習慣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紀后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十七世紀后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長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爾”和比其略短的“貝斯特”,以及緊身和體的半截褲“克尤羅特”一起登上歷史舞臺,構(gòu)成現(xiàn)代三件套西服的組成形式和許多穿著習慣。究斯特科爾前門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圍線上下的幾粒,這就是現(xiàn)代的單排扣西裝一般不扣扣子不為失禮,兩??圩又豢凵厦嬉涣5拇┲晳T的由來。擴展資料:中國的西裝熱:中國改革開放的明顯服飾標志,當屬“西裝熱”。80年代的西裝普及,表面上是對盛行多年的“老三裝”的反動,深層原因基于對改革開放的渴求。從黨政領導,到播音員、平民百姓都選擇西裝,實為中國特色的西裝大普及。在中國最先流行的男西裝樣式是單排扣、平駁領,后來是雙排扣、槍駁領。最通用的樣式是缺嘴偏低的翻駁領、兩粒鈕樣式或正規(guī)的槍駁領、雙排鈕樣式。顏色以藏青色、黑色和灰色為主。西服熱也帶動了其它西式服裝的流行,有茄克衫、風衣等。反之,中山裝、軍便裝開始萎縮,軍綠色、灰色退位。女性們也穿上了西裝套裙,流行于歐美半個多世紀的職業(yè)女性套裝,亦受到中國女性們的青睞。西裝套裙,逐漸約定俗成地成為職業(yè)女性的典型服裝,于是,被社會廣泛稱作“職業(yè)女裝”。另外,體現(xiàn)女性曲線的裙裝復為女性的主要裝束之一。80年代的夏天,連衣裙是年輕女子常備而時髦的服飾,通常配穿長筒襪和高跟鞋。連衣裙穿著方便,舒適涼爽,節(jié)省布料,這對剛剛開放還不富裕的中國女性來說,這種裙式是極佳的選擇。此時流行的連衣裙,大多是無領式,造型簡單明快,也有直身裙、襯衫裙、春秋裙、背心裙等。80年代后期,中國的服裝市場開始猛追世界潮流,時逢西方女裝流行寬肩,于是中國都市女性的長短大衣、西式套裝、毛線衣,甚至夏季女襯衫、連衫裙都添加海綿墊肩來符合這種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