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xiàn)代大學直接起源于12、13世紀的歐洲中世紀大學。
古代埃及、印度、中國等都是高等教育的發(fā)源地;古希臘、羅馬、拜占廷及阿拉伯國家都建立了較完善和發(fā)達的高等教育體制。雖然許多教育史家把上述地方的高等學府也稱之為大學,但嚴格地說,它們不是真正意義的大學。 1087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規(guī)大學博羅尼亞大學,它是歐洲最著名的羅馬法研究中心。(也被稱為“母大學”,是一所學生大學。)隨后,歐洲各地相繼出現(xiàn)了大學。巴黎大學是由巴黎圣母院的附屬學校演變而來。1200年法王承認巴黎大學的學者具有合法的牧師資格,有司法豁免權。(巴黎大學是第二所大學,是一所先生大學。)“現(xiàn)代大學”開始于19世紀初,是指啟蒙運動以后、經(jīng)過理性主義改造、特別是指以德國洪堡創(chuàng)辦的柏林大學為代表的新型大學。一般認為,1809年德國柏林大學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的誕生?,F(xiàn)代大學與傳統(tǒng)(中世紀)大學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大學職能的轉變。傳統(tǒng)大學是傳授已有知識的場所,將研究和發(fā)現(xiàn)知識排斥在大學之外,而現(xiàn)代大學則將科學研究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能,將增擴人類的知識和培養(yǎng)科學工作者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推崇“學術自由”和“教學與研究的統(tǒng)一”。柏林大學精神推動了德國的科學事業(yè)發(fā)達昌盛,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德國成為世界科學的中心。這一思想對世界高等教育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為近代大學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我們初步了解到了大學這么悠久并且少許曲折的形成過程后,同學們是不是被大學的神秘和好奇勾起了更強的探索欲望呢?那么接下來然我們來看看現(xiàn)在的世界前十吧。U.S.News全球大學排名1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美國大學教育的旗艦,常青藤聯(lián)盟的代表,哈佛大學商學院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商學院,哈佛大學的所有本科學科教育水平都是世界頂級的。與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并稱為地球上最好的大學,也是美國最難申請的大學之一。2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使命是推進科學、技術及其他學術領域知識的進步及培養(yǎng)學生,在 21 世紀以最好地水平服務國家和世界。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科學和技術挑戰(zhàn)不斷增加,我們需要面臨定量分析及復雜的綜合問題等艱巨任務。 麻省理工具有豐富的跨學科解決問題的專業(yè)技能,學院擁有獨特的機遇及強烈的責任感通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一所世界聞名的大學,在US News頒布的土木工程、環(huán)境工程、生態(tài)學、化學、電子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yè)的排名上,均位列全美第一。 -US News將這所學校排在全美第21名,并且在130個專業(yè)排名中位于前10。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培養(yǎng)了7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除此之外,其校友還包括蘋果、谷歌、和英特爾公司等。4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學是世界公認的名牌大學。 除了有知名教授傳授一流的知識,學校還有極其豐富的課外活動及參加科研、獨立研究和公共服務的機遇。 學校的使命是 “讓學生實現(xiàn)個人成就,成為有用之材”及“通過影響人類與文明,為大眾謀福利”。5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有“天才與首相的搖籃”之稱的美名。也是英國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之一,牛津大學聞名于世界,其聲望一直在增長,三分之一來自英國本土以外的學生。93%的學生表示很滿意他們的課堂質(zhì)量。學校的老師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極具有學術權威的人士。6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十大名校之一,以優(yōu)異的教育質(zhì)量著稱于世,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于這所大學。2011年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聯(lián)合發(fā)布的US NEWS-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位。劍橋是位于英格蘭東部的一個城市,距倫敦以北50公里。7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位于加州的帕薩迪納,人們一般稱之為“加州理工”。 加州理工是一所私立精英研究學院,學校共有 6 個教學分部,提供有 24 種專業(yè)和6種輔修專業(yè),其中工程與技術專業(yè)的課程久負盛名。 盡管掌握知識和經(jīng)驗是加州理工教育的基石,而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則讓學生能夠平衡發(fā)展。8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US News公布的美國大學排名中排第25名,該校電機工程和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都排在全美前20、商科排在全美第15名。-學校開設100多種專業(yè)供學生選擇,學生還可獲得到位于洛杉磯周邊的多家跨國公司實踐。9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學在全美綜合大學排名中位列第5名(US news),擁有全美最頂尖的經(jīng)濟學專業(yè)。 -師生比例6:1;在所有本科課程中有約77%為20人以下的小課,50人或以上的大課僅有5.7%。 -芝加哥大學位于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為學生的生活、實習和就業(yè)提供便利。10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哥倫比亞大學坐落在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 紐約市。 學校覆蓋多個學術領域,是科學領域的領先者;藝術領域獨具創(chuàng)造性的遠見者;人文領域的新標桿及工程領域思想新穎的創(chuàng)新者。 哥倫比亞學院和哥倫比亞工程學院在校本科生分別為 4100 人和 1400 人,每個學生都要學習我們一流的核心課程。相信夢想是價值的源泉,相信眼光決定未來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沒有失敗,相信生命的質(zhì)量來自決不妥協(xié)的信念。也許這也是大學的起源帶給我們的啟示吧。中國大學的起源中國大學從起源來說是“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屬于所謂“后發(fā)外生型”,即發(fā)展較晚,且由外來因素所引發(fā)。有關“西學東漸”及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學者們已多有論述,這里不贅述。一個有趣而且有爭議的問題是:“哪所大學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撇開“千年學府”不談,天津大學認為,其前身北洋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所大學;北京大學則認為自己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近年有學者論證說,1594年天主教耶穌會在澳門創(chuàng)辦的“圣保祿學院”才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意義上的大學。甚至有學者認為,從大學的結構與特點來看,圣約翰大學可謂中國第一所名實相符的“真正”大學。為了對中國大學起源有一個具體的了解,我們各選擇五所公私立大學作為早期中國大學的代表,且來看看中國最早的一些大學的起源與演變概況。1.澳門圣保祿學院澳門是西方文化進入中國最早的基地和橋梁,16世紀被葡萄牙強占。根據(jù)一些學者的研究,證明中國土地上第一所近代意義上的大學可以上溯到1594年天主教耶穌會在澳門創(chuàng)辦的“圣保祿學院”。16至18 世紀,天主教大力向遠東和南亞地區(qū)傳播。天主教修道會之一的耶穌會在傳教的同時,興辦教育,傳播文化,于1594年在澳門開辦了遠東第一所西式大學——澳門圣保祿學院(俗稱三巴寺)。該學院至1762年關閉,歷時168年。澳門圣保祿學院是一所傳教士學校,但又不是一所普通意義上的修士學校,而是一所西式大學,原因在于它的課程結構、考試方法、學校建筑、設施條件、人才培養(yǎng)等各方面已經(jīng)具備了大學性質(zhì)。名列《辭?!返氖ケ5搶W院師生包括湯若望、畢方濟、艾儒略等十余人。中國著名學者吳漁山、陸希言也是該校畢業(yè)生。馬拉特斯在《圣保祿學院:宗教與文化的研究院》一文中指出:“在其存在的歷史中,圣保祿成為澳門人、日本人和中國人進入耶穌會的場所。在經(jīng)過初步培訓之后,他們開始同為數(shù)眾多的來亞洲之前尚未完成資格培訓的歐洲會友一道開展哲學、神學、科學和藝術的研究。正是在圣保祿學院,中國人和日本人研讀拉丁文和葡萄牙文,而歐洲人則學習漢文和中、日文化”[李向玉 2002]。可見,圣保祿學院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實質(zhì)性的、有著重大歷史價值的作用。2.私立之江大學1845年,該校由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創(chuàng)辦于浙江寧波,初名崇信義塾,當時規(guī)模很小,學生只有小學制度。1867年遷至杭州,改名育英義塾,學生程度由小學提高到中學,并制定創(chuàng)設高等學校的計劃,將育英義塾改組為育英書院,分正、預兩科。1890年設英文科。1907年開始,實行大規(guī)模的擴充計劃,在六和塔西二龍頭建立校舍。1910年美國南長老差會與北長老差會合作,組成新的校董會。1911年遷至新校址改名為之江學堂。1914年又改名為之江大學,分本、預兩科,附設高中部。1920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州立案,分文、理兩科。1926年正式分系。1928年停辦。1929年秋復校,1930年在國民政府立案,并按大學組織法改組為之江文理學院。1940年學院擴充為之江大學。1952年院系調(diào)整時合并撤消。3.私立圣約翰大學1879年,美國圣公會主教施雷許斯基在上海梵皇渡創(chuàng)辦圣約翰書院,分國文、神學兩部,第二年增設醫(yī)科,改用中文上課。1881年開設英文部,1883年添設科學部,1890年成立文理學院。1896年改組為圣約翰學校,同時同仁醫(yī)院附屬的醫(yī)科并入,成立醫(yī)學院。1900年夏暫時停辦,9月重新開學。1905年改名為圣約翰大學,并在美國注冊。1913年開設研究院。1923年開設土木工程學院。1944年成立農(nóng)業(yè)學院。1949年下學期共設有文、理、工、醫(yī)4個學院、13個系和醫(yī)預科。1952年院系調(diào)整時合并撤消。4.私立金陵大學金陵大學是美國基督教會美以美會(衛(wèi)斯理會,Methodist Church)在中國創(chuàng)辦的教會大學,前身是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匯文書院。1907年,美國基督會于1891年創(chuàng)立的基督書院和美國長老會于1894年創(chuàng)立的益智書院合并為宏育書院;1910年,宏育書院并入?yún)R文書院,成立私立金陵大學。1937年因抗戰(zhàn)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1946年還寧。福開森(J. C.Ferguson)、師圖爾(G.A. Stuart)、包文(A. J. Bowen)、陳裕光、李方訓先后擔任校長。1951年9月,私立金陵大學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原金陵女子大學)合并為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院系調(diào)整,金陵大學和南京大學合并為新的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由四牌樓舊址遷至金大天津路校址。5.私立嶺南大學1888年,美國基督教人士在廣州沙基創(chuàng)設格致書院。1900年遷澳門,更名嶺南學堂。之后,在廣州河南康樂購地興建校舍,1904年由澳門遷回。1916年,文理科大學完成,1922年成立農(nóng)科大學。1927年收歸中國人士辦理后,成立董事會,改名為私立嶺南大學。同時改文理科大學為文理學院,農(nóng)科大學為農(nóng)學院。1928年增設商學院。1930年增設工學院。1936年增設醫(yī)學院,定名為孫逸仙博士醫(yī)學院。1949學年設文、理工、農(nóng)、醫(yī)4個學院。還設有4個研究所。1952年院系調(diào)整時合并撤消。6.國立武漢大學1893年,自強學堂設立于武昌,1902年改名為方言學堂,1912年改為武昌軍官學校。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成立,以原方言學堂為校舍,11月開始授課。1923年改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1924年秋又改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秋國民革命軍進抵武漢,將武漢7校合并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7年冬停辦。1928年10月又改建為國立武漢大學,設社會科學院、理工學院及文學院3學院,并設預科,分文理兩組。1929年3月理工學院分為工學院和理學院,5月改社會科學院為法學院。1936年設農(nóng)學院??箲?zhàn)時內(nèi)遷四川嘉定(樂山)。1947年底學校設文、法、理、工、農(nóng)、醫(yī)6個學院,分設20個系、8個研究所。1952年院系調(diào)整為文理科大學。7.國立北洋大學1895年,該校由天津海關道盛宣懷呈準創(chuàng)辦。創(chuàng)校初校名為天津北洋西學學堂。1896年該名為北洋大學堂,分頭等、二等學堂(即本科、預科),二等學堂四年畢業(yè)后升入頭等學堂。1912年改稱為北洋大學校。1914年更名為國立北洋大學。1928年國民政府試行大學區(qū)制后,更名為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1929年又改名為北洋工學院。到1949學年第二學期功設有12個系(理學院2個系,工學院10個系)。1951年與津沽大學工學院、南開大學工學院等合并,成立天津大學,原校名撤消。8.國立交通大學1896年,南洋公學創(chuàng)辦于上海,先設師范科,繼設外院。1898年設中院及高等預科,作為開辦大學的基礎。1904年改稱為商務部高等實業(yè)學堂。1906年又改稱郵政部上海實業(yè)學堂。1911年改稱南洋大學,1912年又改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1921年與唐山工業(yè)專門學校、北京郵電學校和交通傳習所合并,總稱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稱交通部南洋大學;1927年又改稱第一交通大學。1928年又將唐山、北京、上海三校合并為交通大學。到抗戰(zhàn)前夕,學校有3個學院、8個系、1個訓練班和1個研究所。1949學年全校共有理、工、管理3個學院19個系。1952年院系調(diào)整為多科性工科大學。1957年,學校遷往西安,后又根據(jù)實際獨立設校。9.國立浙江大學1897年,求是書院在杭州成立。1901年改名為浙江求是大學堂,翌年又改稱浙江大學堂,1903年更名為浙江高等學堂。1912年,學堂改稱學校,遂易名為浙江高等學校,后因學制改革停止招生。1914年正科全部學生畢業(yè)后停辦。1927年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在浙江省組建,設工、農(nóng)兩個學院。1928年改名為國立浙江大學,并創(chuàng)設文理學院。學校初創(chuàng)時設10個本科學門和醫(yī)學預科,直到1937年無大發(fā)展。1938年增設師范學院。1939年文理學院擴大分為文、理兩個學院。1945年增設法學院。至解放前夕,浙大已有7個學院、24個系、10個研究所以及規(guī)模宏大的工廠、農(nóng)場、林場、醫(yī)院等附屬實習單位。1952年院系調(diào)整為多科性工科大學。1998年成立新的浙江大學。10.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1898年12月正式開學。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校舍被占,一度停辦。1902年恢復后設速成、預備兩科,速成科分仕學、師范兩館,預備科分政、藝兩科。1903年增設醫(yī)學館、譯學館和進士館,同時分科,設有經(jīng)、法、文、格致、農(nóng)、工、商7科,各科下設門。1912年京師大學堂該名為北京大學。到1919年,學校設有數(shù)學、物理、化學、地質(zhì)、哲學、中文、史學、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經(jīng)濟、政治、法律14個系,是當時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高等學府。1927年7月,北京大學取消,北京國立9所高等學校合并,成立京師大學校,1929年9月北京大學恢復原校名。抗戰(zhàn)爆發(fā)后與清華、南開合組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6年10月在北平正式開學。1949年9月農(nóng)學院分出。同年底北京大學設有文、理、法、工、醫(yī)5個學院,22個學系,16個專修科,17個研究所。1952年9月學校從城內(nèi)遷至西郊原燕京大學校址,調(diào)整為文理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