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門國際性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語言,稱為世界語。英語(English)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由26個字母組合而成,英文字母淵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淵源于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一語言,英語包含約49萬詞,外加技術(shù)名詞約30萬個,是詞匯最多的語言,也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lián)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shù),僅次于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shù)。由于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匯從一元變?yōu)槎嘣Z法從“多屈折”變?yōu)椤吧偾邸?,語音也發(fā)生了規(guī)律性的變化。在19至20世紀,英國以及美國在文化、經(jīng)濟、軍事、政治和科學(xué)在世界上的領(lǐng)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做為溝通媒介。英語它在廣泛地區(qū)使用,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愛爾蘭、新西蘭、英國和加勒比海英語國家等國的主要語言,在世上每一個州都有人以之為母語或第二語言。幾乎所有的日耳曼語源字匯(包括一切基本字匯,如代詞、連詞等)都相對來說更短、更非正式。法語或拉丁語源的字匯通常代表更加優(yōu)雅或更能顯示專業(yè)造詣,顯得比較有知識。但是,過多運用古拉丁語源字匯,則會被認為矯飾或刻意賣弄,而過多使用日耳曼語源的詞匯又會給人粗俗、無文化、地位低下的印象。喬治·奧威爾的文章《政治與英語》對此作了透徹的描寫。英語使用者在選擇單詞時,通??梢詮娜斩Z源、法語和古拉丁語源的近義字匯中挑選:如“sight”(丹麥語sigte)和“vision”(法語vision)、“freedom”(弗里希語fridom)和“l(fā)iberty”(法語liberté)。這些近義詞之間都有微妙的差異,使用者能夠自由選擇組合表達不同的觀點。日常生活中,部分所用到的詞匯是日耳曼語源。大多數(shù)法語和古拉丁語源的字匯通常用在更加正式的講話和文章中,比如法庭發(fā)言或者編寫百科全書。在醫(yī)學(xué)、化學(xué)等的許多術(shù)語也為法語或拉丁語源。英語以它巨大的詞匯量而著稱,很容易引入專業(yè)術(shù)語和輸入新詞到日常使用中。另外,俚語也為舊詞換上了新的含義。這種靈活性非常明顯,通常需要正確區(qū)分正式的用法和日常一般用法;英美的初等教育教師一般會提醒學(xué)生那些日常廣泛使用但在正式場合中并不正確的字匯。請參看:社會語言學(xué)。整個中世紀期間,來自法國的法語借詞給人以正式、威嚴的感覺,(這個時期內(nèi)的大多歐洲人都這么認為),這對英語造成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在現(xiàn)代英語中可以找到。因此,今天人們普遍對源自法語的詞感到非常正式,是由來已久的。舉例來說,大多說現(xiàn)代英語的人認為“a cordial reception” 較 "a hearty welcome" 更為正式(前者來自法語)。另一個例子是,表示動物的詞匯與代表他們的肉的詞匯很少被分開創(chuàng)建。如代表牛(cow)和豬(pig)的肉的 beef 和 pork(來源于法語 bœuf 和 porc)。英語借詞的詞源很廣泛。由于曾受到古代法語的影響,英語詞匯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分為日耳曼詞源(大部分來自古英語),與拉丁語源(大部分來自法語和拉丁語)。英語的書寫使用拉丁字母,又稱為“羅馬字母”,單詞的拼寫系統(tǒng)或正確拼寫法是依據(jù)歷史傳統(tǒng)而繼承下來的,并不嚴格按照發(fā)音規(guī)律。因此,英語單詞的發(fā)音與拼寫之間經(jīng)常有很大差異,單詞拼法也是所有字母語言中最難掌握的拼寫之一。而研究發(fā)音和拼寫之間的一門科學(xué),就叫做自然拼音規(guī)則,也叫做phonics,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和阿拉伯字母被稱為世界三大字母體系。這26個字母的基本發(fā)音如下:26個字母的基本發(fā)音如下:A a 短元音,舌位前而低,牙床介于半開和開之間(上下齒之間可以容納食指和中指的寬度),不圓唇。B b 聲帶振動,雙唇閉合,氣流由口腔爆破而出,但爆破力不強。C c 聲帶不振動,舌后部抬高,與軟腭形成阻塞,氣流沖破舌后和軟腭的阻塞,由口腔爆破而出,吐氣強。D d 聲帶振動,舌端抵住上齒齦,形成阻塞,氣流經(jīng)過舌端和上齒齦的阻塞,由口腔爆破而出,吐氣較弱。E e 短元音,舌位適中而前,牙床介于半合半開之間(齒間可以容納一個中指),不圓唇。F f 聲帶不振動,下唇輕輕接近上齒,形成空隙,氣流經(jīng)過唇齒間的空隙,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吐氣較強。G g 聲帶振動,舌后部抬高,與軟腭形成阻塞,氣流沖破舌后和軟腭的阻塞,由口腔爆破而出,吐氣較c弱些。H h 氣流經(jīng)過聲門摩擦,由口腔而出,聲帶不振動。I i 短元音,舌位中高而前,牙床半合,不圓唇。J j 聲帶振動,舌端靠近上齒齦后部,形成阻塞,舌身抬高,雙唇分開,略成喇叭形,氣流經(jīng)過舌端和上齒齦后部的阻塞,爆破和摩擦幾乎同時發(fā)生,有一定的長度。K k 聲帶不振動,舌后部抬高,與軟腭形成阻塞,氣流沖破舌后和軟腭的阻塞,由口腔爆破而出,吐氣強。L l 聲帶振動,舌端抵住上齒齦,氣流經(jīng)過口腔由舌身兩側(cè)而出,有一定的長度。M m 聲帶振動,雙唇閉住,形成阻塞,舌身自然平伸,軟腭下垂,氣流由肺部呼出,經(jīng)過氣管,由鼻腔而出,有一定的長度。N n 聲帶振動,舌端抵住上齒齦,軟腭下垂,形成阻塞,氣流由鼻腔而出,有一定的長度。O o 短元音,舌位后,牙床接近全開,圓唇。P p 聲帶不振動,雙唇閉合,氣流由口腔爆破而出。qu 發(fā)kw的音。注意,輔音字母q不能單獨構(gòu)成一個發(fā)音單位,總是和元音字母u連寫。R r 舌端抬高,靠近上齒齦后背部,舌身向后縮,氣流經(jīng)過舌端和上齒齦后背部之間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雙唇收圓,略微突出,聲帶振動。S s 聲帶不振動,舌端接近上齒齦,形成一條縫隙,氣流經(jīng)過舌端和上齒齦之間的縫隙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吐氣較強。T t 聲帶不振動,舌端抵住上齒齦,形成阻塞,氣流沖破舌端和上齒齦的阻塞,由口腔爆破而出,吐氣極強。U u 短元音,舌位接近半低,牙床介于半開和開之間,不圓唇。V v 聲帶振動,下唇輕觸上齒,形成空隙,氣流經(jīng)過唇齒間的空隙,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吐氣較弱。W w 聲帶振動,雙唇略收圓,并突出,舌后部向軟腭抬高,氣流經(jīng)口腔由雙唇間空隙而出,但是上齒不能接觸下唇。X x 發(fā)ks的音。Y y 聲帶振動,舌前部向硬腭抬高,很快滑動到后面緊接著的元音。Z z 聲帶振動,舌端接近上齒齦,形成一條縫隙,氣流經(jīng)過舌端和上齒齦之間的空隙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吐氣較弱。英語中有一些單詞需要標記上各種標音符號來提示發(fā)音,這些單詞絕大部分都是從法語輸入進來,如:À à 鈍音符,長元音,舌位后而低,牙床全開,不圓唇。Æ æ 長元音,舌位高而前,牙床接近合,不圓唇。Ç ç 軟音符,聲帶不振動,舌端接近上齒齦,形成一條縫隙,氣流經(jīng)過舌端和上齒齦之間的縫隙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吐氣較強。É é 尖音符,由兩個音組成,第一個音是前元音,相當(dāng)于短母音e,發(fā)音時,舌端靠近下齒,向第二個接近于短元音i的音滑動,不到第二個音,發(fā)音即告結(jié)束,在滑動過程中下顎向上合攏,舌位也隨之稍稍抬高。牙床由半開半合之間向半合接近,由大到小,音量由強到弱。È è 鈍音符,短元音,舌位適中而前,牙床介于半合半開之間(齒間可以容納一個中指),不圓唇。Ë ë 分音符,放在元音字母上,表示這個元音和前面的元音字母分開發(fā)音。短元音,舌位適中而前,牙床介于半合半開之間(齒間可以容納一個中指),不圓唇。Ê ê 長音符,短元音,舌位適中而前,牙床介于半合半開之間(齒間可以容納一個中指),不圓唇。Ï ï 分音符,放在元音字母上,表示這個元音和前面的元音字母分開發(fā)音。長元音,舌位高而前,牙床接近合,不圓唇。Ñ ñ 發(fā)ny的音。Ö ö 分音符,放在元音字母上,表示這個元音和前面的元音字母分開發(fā)音。短元音,舌位后,牙床接近全開,圓唇。Ô ô 長音符,由兩個音組成,第一個音是中元音,發(fā)音時,舌端靠近下齒,向第二個短元音oo滑動,不到第二個音,發(fā)音即告結(jié)束。牙床由接近半開到略小于半合,由大到小,音量由強到弱。Œ œ 長元音,舌位高而前,牙床接近合,不圓唇。有一些詞明顯不遵循英語的自然發(fā)音法,在這類字中一般會保留標音符號。比如café這個詞,如果把e上的尖音符去掉,按照英語發(fā)音規(guī)則,e就會不發(fā)音。又比如résumé是摘要的意思,有3個音節(jié),resume是繼續(xù)的意思,有2個音節(jié),e作為表示相對開音節(jié)的字母,是不發(fā)音的。英語語法基于日耳曼語源,雖然一些18世紀和19世紀的學(xué)者試圖把法語和古拉丁語的語法應(yīng)用于英語,但是并不成功。英語與其他所有的印歐語系語言相比,沒有那么復(fù)雜的屈折變化,也失去了幾乎所有陰陽性變化,基本上,英語除了人稱代詞以外,已失去了性和格的分別了,它更強調(diào)詞語間相對固定的順序,也就是說英語正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fā)展(如貓尾可以寫作cat tail,而不必寫作cat's tail,這里的貓cat直接用了字根原形,而沒用屬格標記cat's)。英語的基本語序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變換語序,除了在少數(shù)詩詞以外;另一方面,有時英語會使用OSV的語序。如下所示:There are birds flying in the sky/(天空有飛鳥)此句直譯為:那里、是、鳥、飛、(介詞)、(定冠詞)、天空Jennifer saw Brittany/(珍妮佛看見了布里特妮)此句直譯為:珍妮佛、看見了、布里特妮。英語中仍然保留的曲折變化有:所有格:He is Fred's best friend. -'s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Alfredo works. -s過去時:Fred worked. -ed ,但亦有不規(guī)則變化?,F(xiàn)在分詞(表示進行時態(tài)):Fred is working. -ing(如果動詞的末音節(jié)為輔音結(jié)尾的閉音節(jié),則須雙寫末輔音,如running)過去分詞:The car was stolen. -en;Fred has talked to the police. -ed,但亦有不規(guī)則變化。動名詞:Working is good for the soul. -ing復(fù)數(shù):Fred has two blue eyes. -s(如果名詞的尾字是s、x或sh,則需加-es,如boxes,dishes)比較級:Fred is smarter than Rick.形容詞末尾加-er,多音節(jié)(3+)在前面加more,如“more difficult”最高級:Fred has the fastest car.形容詞末尾加-est,多音節(jié)(3+)詞在前面加most,如“the most difficult”比起其他印歐語系的語言,雖然英語的屈折變化數(shù)量大幅減少,但名詞、動詞等依舊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不規(guī)則變化與強變化。英語中所有的詞可分成十一大類,每一類詞在句子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這十大詞類是:名詞(n.)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的詞。形容詞(adj.):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的詞。副詞(adv.):修飾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詞。代名詞(pron.):是代替名詞、形容詞和數(shù)詞的詞。數(shù)詞(num.):表示數(shù)量和順序的詞。動詞(v.):表示動作和狀態(tài)的詞。動詞屈折變化最多,有16種時態(tài),在語法里,時或時態(tài)表示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說話時的關(guān)系。一般分為過去式、現(xiàn)在式、將來式,通常也有與表示動作進行或終止的進行式和完成式等體的變化一起相連用的情況。時態(tài)連同語氣、語態(tài)、體貌和人稱為動詞形式至少可能能夠表現(xiàn)出的5種語法特性。有些語言,沒有時態(tài)的變化,如分析語的中文,但必要時,仍有時間副詞或時態(tài)助詞的輔助。也有些語言,如日文,形容詞和形容動詞的詞形變化能表達出時態(tài)的概念。還有些語言,如俄文,一個動詞就能表現(xiàn)出時態(tài)和體的變化。冠詞(art.):與名詞連用,其說明人或事物的作用。介系詞(prep.):通常置于名詞和代詞之前,表示名詞和代詞與其他詞的關(guān)系。連接詞(conj.):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的詞。感嘆詞(int.):表示說話人感情或語氣的詞。擬聲詞:模擬聲音的字。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