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犢寨古時稱為萆山,即漢將韓信伐趙之戰(zhàn)中,令軍卒“人持一旗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的地方。
抱犢之名,據(jù)說在北魏葛榮起義時,當?shù)厝藶楸軕?zhàn)亂,抱犢上山,因此才有了抱犢之名。山的四面都是峭壁,山路很險,而山頂上又有600多畝耕地,所以民間又有抱犢(小牛)上山,養(yǎng)大耕田的說法。而實際在早于北魏,作于兩晉時期的《玉匱》中,即有“抱犢山”的記載?!氨佟迸c“寨”相連,是在金末元初時,金將武仙在山頂屯兵建寨,抗擊蒙古軍隊,這樣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稱。
抱犢寨的名稱由來,麻煩給回復
抱犢寨古時稱為萆山,即漢將韓信伐趙之戰(zhàn)中,令軍卒“人持一旗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的地方。
抱犢之名,據(jù)說在北魏葛榮起義時,當?shù)厝藶楸軕?zhàn)亂,抱犢上山,因此才有了抱犢之名。山的四面都是峭壁,山路很險,而山頂上又有600多畝耕地,所以民間又有抱犢(小牛)上山,養(yǎng)大耕田的說法。而實際在早于北魏,作于兩晉時期的《玉匱》中,即有“抱犢山”的記載?!氨佟迸c“寨”相連,是在金末元初時,金將武仙在山頂屯兵建寨,抗擊蒙古軍隊,這樣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稱。
抱犢寨古時稱為萆山,即漢將韓信伐趙之戰(zhàn)中,令軍卒“人持一旗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的地方。抱犢之名,據(jù)說在北魏葛榮起義時,當?shù)厝藶楸軕?zhàn)亂,抱犢上山,因此才有了抱犢之名。山的四面都是峭壁,山路很險,而山頂上又有600多畝耕地,所以民間又有"抱犢(小牛)上山,養(yǎng)大耕田"的說法。而實際在早于北魏,作于兩晉時期的《玉匱》中,即有“抱犢山”的記載。“抱犢”與“寨”相連,是在金末元初時,金將武仙在山頂屯兵建寨,抗擊蒙古軍隊,這樣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稱。抱犢寨,舊名抱犢山,古名萆山,位于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市西郊,距省會石家莊16公里,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系國家4A級旅游區(qū)、河北省旅游先進單位、石家莊十佳旅游景區(qū)。它東臨華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崢嶸雄秀,四周皆是懸崖絕壁,遠望猶如巨佛仰臥,眉目畢肖,其山頂平曠坦夷,有良田沃土660畝,土層深達66米,異境別開,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犢福地”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