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可能,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還是蠻好的。
我有同學考過中傳的研究生,蠻難的。小孩兒,加油哦。。。
武漢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哪個好一點求高手給解答
那不可能,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還是蠻好的。
我有同學考過中傳的研究生,蠻難的。小孩兒,加油哦。。。
新聞傳播學有幾門分支。武大的新聞學、傳播學是很好的,武漢大學是綜合性大學,學術氛圍、學校環(huán)境都很好。中國傳媒大學的廣播電視新聞學在全國應該是數一數二的。按照目前新聞學考研的難度來說,北大、人大是排在一二位的,傳媒大學的難度應該比武大的大一點。
兩個學校都不錯,人大的新聞比武大強(人大第一,武大第四),武大的傳播比人大強(武大第二,人大第三)。新聞傳播學的歷史相對年輕,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新聞學在德國和美國形成學科,20世紀40年代傳播學在美國形成學科。新聞學在中國作為一門學科,以及中國新聞學教育的開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的成立作為標志;而1978年7月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刊物《外國新聞事業(yè)資料》首次公開介紹傳播學,通常被視為中國傳播學研究的起點。現在“新聞傳播學”在中國列為一級學科,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五個二級學科。新聞傳播活動之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活動之初,人類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產生了相互間傳遞信息的需要,通過交流信息了解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變化。當這種信息的交流越來越具有社會化特點的時候,新聞事業(yè)就產生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依賴信息的交流,新聞事業(yè)對人類社會就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新聞傳播活動從原始的口頭傳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傳播、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廣播,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社會生活條件。如同歷史上印刷、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廣播等技術上的進步給新聞傳播產業(yè)帶來的沖擊與變革,互聯網的興起也嚴重沖擊了傳統(tǒng)新聞產業(yè)和企業(yè)的生態(tài),甚至危及了一些全球知名的新聞機構的生存,迫使整個產業(yè)開始進入新一輪轉型期。在新聞內容的制作和表現形式方面,多媒體技術已經開始扮演重要角色,在新聞內容傳播方面,寬帶網絡技術也已經占據重要地位。這些技術進步都給新聞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提出了許多新挑戰(zhàn),也已經有許多新成果在發(fā)揮積極的進步作用。與此相應地,有專家提出了網絡新聞學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定的理論體系。傳播學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跨學科研究的產物。傳播學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有密切的聯系,處在多種學科的邊緣。由于傳播是人的一種基本社會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語義學、神經病學等等,都與傳播學相關。它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新聞學、人類學等許多學科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來研究傳播的本質和概念;傳播過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聯系與制約;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饋,信息與對象的交互作用;各種符號系統(tǒng)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功能;各種傳播媒介的功能與地位;傳播制度、結構與社會各領域各系統(tǒng)的關系等。傳播學還要借鑒自然科學中的信息論、控制論、系統(tǒng)論等,所以,人們稱它為交叉學科,意思是處在多種學科的十字路口。各種社會學科的理論又往往成為傳播學理論的一部分。但是,傳播又有它自身的理論,是其他社會科學所不能代替的。
我是武漢大學的在校生,但是我是屬于比較幸運與無意中來到武大的。因為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有讀武大新聞研究生的打算,所以我對于武大的新聞學專業(yè)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其實新聞最強的應該非中國傳媒大學莫屬;但是復旦和武大的緊追其后;并不落后;早在十年前,武大的新聞與傳播絕對是全國第一,而且各種較權威媒體中,武大都出了很多牛人。復旦的新聞與傳播也一直呈上升之勢,和武大的地位都挺高。至于人大的新聞學很少有人提及。 本人建議讀大學最好多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因為那里可以培養(yǎng)很多的興趣愛好,聆聽大家風采。比如說,武大的圖書館就在全國排第二,武大的博導、碩導、博士點就有很多。而且全國著名的教授有很多,也會有許多名家來講座,上學期來過北大的、清華的、復旦的,還有很多國外的學者。 既能讀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又能讀一所綜合性大學,這才是最重要的。武大最好的當屬于她獨特的轉專業(yè)制度:一學期以后就可以轉,而且完全憑成績與實力。我本人就是從武大的歷史學院轉到了經濟與管理學院。 但是武漢現在正處于大修期,環(huán)境有點差。不過過兩年應該就會好點。 好了,我只能提供這些信息了,夠全面吧,如果覺得還可以的話,就賞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