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 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沖擊。
1、明白自己的目標,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
2、任何情況下堅持自己原有的想法及意愿。
3、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影響, 一方面自意識急劇發(fā)展, 充滿熱情, 勇于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 又缺乏個體傾向性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的獨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強, 往往會陷入焦慮、困惑和迷茫之中, 導致行動上隨波逐流, 思想上迷失自。
二、大學生從眾現(xiàn)象的具體表現(xiàn):
1、生活中很多事實證明: 在強大的群體壓力面前,很多人都會采取與群體內大多數(shù)成員相一致的意見這種個人受群體壓力的影響, 在知覺、判斷、信仰及行為上表現(xiàn)出與群體大多數(shù)成員相一致的現(xiàn)象, 社會心理學稱之為從眾傾向或從眾行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從眾行為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大學校園里也很常見, 大學生從眾現(xiàn)象中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幾方面:(1.) 消費從眾。如:大學校園里攀比之風、請客之風盛行。各種消費,大到手機、電腦, 小到穿著打扮, 還有在校園里流行一時, 但其實并不是很實用的電子辭典, 都能找到從眾消費的痕跡。講名牌、講排場、比闊氣已形成風氣, 遇到同學過生日、老鄉(xiāng)好友聚會, 或自己評優(yōu)獲獎時, 即使囊中羞澀, 也要贈送禮品、請吃請喝(2) 時尚與流行。如:大學校園里的時尚與流行很大程度上受到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時尚的影響。大學生們急于模仿社會上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 以求得社會認同,適應迅速變化的社會生活, 獲得安全感, 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的競相創(chuàng)新與隨從, 又加速了時尚的流行。
(3) 學習從眾。如:學習上的從眾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同班級、同宿舍的同學之間互相鞭策、互相鼓勵, 集體考研或集體參加各種考證培訓班, 集體英語過級等積極的學習從眾。一種是對消極懶散的學習態(tài)度、急功近利的學習目的的從眾。平時不學習, 考試靠作弊, 認為作弊是正?,F(xiàn)象, 不作弊的學生反而是“傻瓜”。
(4))戀愛與性觀念的從眾。如;大學生的戀愛觀與性觀念都尚未成熟。一方面,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 逐漸產生了接近異性、追求愛情的渴望, 大眾傳播媒介對愛情、婚姻的渲染以及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沖擊, 更觸發(fā)了較強烈的性的體驗。
(5) 擇業(yè)從眾。如:在大學招生、畢業(yè)生就業(yè)日趨市場化的今天, 大學生的擇業(yè)觀帶有較明顯的功利性。更多地考慮眼前的、現(xiàn)時的利益, 也就產生了較大的盲目性。看到別人找什么工作, 或者干哪一行掙錢多便盲目隨潮流。在沒有弄清自己的能力和目標的情況下便選擇熱門職業(yè)或拒絕另一些職業(yè)。
三、從眾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上述從眾現(xiàn)象都是針對同宿舍、同班級等小群體而言。在不同的小群體中, 從眾現(xiàn)象的程度及其表現(xiàn)形式都會有所不同。正如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將研究的興趣中心轉向小群體一樣, 在研究大學生這個群體時也有必要強調宿舍、班級等小群體的作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 小群體對大學生們的思想和行為往往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有些情況下, 寧可違反組織紀律,也不愿違背朋友圈子中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在群體成員彼此接近、趨同的過程中, 在相互模仿、受到暗示、表現(xiàn)出服從的基礎上形成了群體規(guī)范。群體規(guī)范一旦形成, 就會反過來對群體發(fā)生作用。這種作用是廣泛、持久而深入的, 從個人的一言一行到群體的共同活動都會受其影響, 它使群體中形成一種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 這種意見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 使每一個成員自覺或不自覺地保持著與大多數(shù)人的一致性。當一個人的意見與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和行為不一致時, 就會感到緊張, 這種緊張來自于對偏離群體的恐懼。每個人都有歸屬一定群體的需要, 而偏離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 則意味著對這種歸屬感的威脅。所以, 如果一個人不愿意處于孤立的境地, 他就會在群體的壓力面前, 順應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也就是從眾。大學生各種從眾現(xiàn)象的背后還有其他的很多心理因素。如因缺乏自主和獨立意識而導致盲目消費、追趕潮流;由于與自認同相關的羞恥感、負罪感的減弱, 而導致作弊及同居等超越道德戒律的行為;因為個人心理沖突及價值觀變遷而導致?lián)駱I(yè)的誤區(qū)等。正是這些心理因素和從眾心理的共同作用導致了大學生從眾現(xiàn)象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