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游戏,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

留求藝—您的留學規(guī)劃師

有關老舍的資料

278次

問題描述:

有關老舍的資料求高手給解答

最佳答案

推薦答案

老舍的簡介: 老舍(1899~1966), 現(xiàn)代小說家、劇作家。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青、鴻來、□予、舍、非我等筆名。滿族,正紅旗人。 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是名守衛(wèi)皇城的護軍,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lián)軍入侵的巷戰(zhàn)中陣亡。從此,全家依靠母親給人縫洗衣服和充當雜役的微薄收入為生。老舍在大雜院里度過艱難的幼年和少年時代。大雜院的日常生活,使他從小就熟悉車夫、手工業(yè)工人、小商販、下等藝人、娼妓等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深知他們的喜怒哀樂。大雜院的藝術熏陶,使他從小就喜愛流傳于市井巷里的傳統(tǒng)藝術(如曲藝、戲劇),為它們的魅力所吸引。他從這樣的環(huán)境中,接受了與現(xiàn)代中國大多數(shù)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藝術啟蒙。這些,都對他有極大的影響并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留下鮮明的印記。 19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老舍進私塾讀書;三年后,轉入新式學堂。1912年,小學畢業(yè)后,他在普通中學讀了半年;翌年,考入學雜膳宿費用都由國家供給的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老舍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校長。1920年 9月,提升為郊外北區(qū)勸學員,還陸續(xù)兼任私立小學教師、國語補習會經(jīng)理等職。 老舍就任小學校長的第二年,爆發(fā)了五四運動。他自稱只是"看見了五四運動,而沒在這個運動里面,……對于這個大運動是個旁觀者"(《我怎樣寫〈趙子曰〉》)。這確實使他在一段時期里,對于青年學生及其活動,有些隔膜和誤解。但"五四"時期興起的新的時代潮流,包括文學革命在內,仍然沖擊著他的心靈。本來,軍閥政府基層機構的腐敗,混跡其間的衛(wèi)道者們的虛偽,在這個剛剛來自社會底層的年輕人的眼中,無處不是破綻和丑態(tài),難以與他們安然相處。當"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yè)業(yè)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guī)規(guī)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五四"給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擇。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里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在這以前,還堅決退掉母親包辦的婚約。次年回到北京,任顧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會的文書,同時在第一中學兼課,業(yè)余時間到燕京大學旁聽英文。一度還信仰過基督教。雖然道路不無曲折,但"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jīng)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漢語講師。為了提高英文水平,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書本都向他打開一個比原先見到的更為寬廣多彩的世界。閱讀作品進一步激發(fā)了他的文學興趣??途赢悋募拍腿找鏉饬业泥l(xiāng)思,又需要寄托和發(fā)泄。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促使他把見到過的人和事用文藝的形式寫下來。1926年寫成的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取材于當年在教育界任職時的見聞。接著又寫下了長篇《趙子曰》(1926)和《二馬》(1929)。三部作品陸續(xù)在文學研究會的刊物《小說月報》上連載,立刻以文筆輕松酣暢,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畫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讀者的注意。他的創(chuàng)作從一開始就顯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并且從語言、筆調到內容、主題,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他終于在文學事業(yè)中找到了值得為之獻身的工作和充實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國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國回國。途中因為籌措旅費,在新加坡的一所華僑中學任教半年。在英國時,他為國內的北伐戰(zhàn)爭的進軍感到興奮。到了新加坡,從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他因此中斷了一部描寫男女青年愛情的小說的寫作,另寫了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國。同年 7月,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翌年夏,與后來成為國畫家的胡□青結婚。1934年,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他在這兩所大學,先后開設過《文學概論》、《歐洲文藝思潮》、《外國文學史》以及寫作方面的課程。課余繼續(xù)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敦埑怯洝?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舊中國的腐敗,針砭保守愚昧的民族習性和畏懼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時流露出對于國事的悲觀和對于革命的誤解,是一部瑕瑜互見、頗多爭議的作品?!峨x婚》(1933)描寫一群公務員的庸碌生活,對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現(xiàn)出他作為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xiàn)者和批判者、作為幽默作家的特點,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風格的作品?!杜L熨n傳》(1934)和中篇《月牙兒》(1935)、《我這一輩子》(1937),都從街頭巷尾攝下市井細民的生活場景。前者是對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諷,充滿笑料;后兩者是對于人間不平的抨擊,飽含著憤懣和哀悼,作品的筆調也隨之變得沉重。

有關老舍的資料

其他答案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yōu)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yè),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后陸續(xù)發(fā)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后,先后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chuàng)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lián)和全國作協(xié)***兼北京文聯(lián)**,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xié)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著作書目: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xiàn)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 1934,的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chuàng)作經(jīng)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樣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lián)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 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 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選》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上下冊, 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選》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選》 1984,百花

其他答案

老舍,中國小說家、劇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須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qū)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yè)業(yè)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guī)規(guī)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yè)的新起點。 1924年,老舍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自1925年起,陸續(xù)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作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chǎn)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tài)——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茍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于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xù)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后,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shù)馗邼q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chuàng)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在這兩所大學,相繼開設文學概論、外國文學史、歐洲文藝思潮、小說作法等課程。課余繼續(xù)從事創(chuàng)作。沿襲原來的藝術取向的,有長篇小說《離婚》和《牛天賜傳》等,都寫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劇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寫從淺露趨向含蓄,相當圓熟地形成他作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態(tài)的風俗畫師、市民社會的表現(xiàn)者和批判者獨特的藝術風格。面對愈來愈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創(chuàng)作出現(xiàn)兩種新的趨勢:一是日益關切國家大事,由此觸發(fā)寫作的靈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慘案的刺激,寫了《大明湖》,九一八事變引起他“對國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說《貓城記》的問世;一是更加關懷城市貧民的苦難,以此作為主要描寫對象,《月牙兒》敘述母女兩代淪為暗娼,《我這一輩子》訴說下級警察的坎坷經(jīng)歷。在《駱駝祥子》中,以農村來到城市拉車的祥子個人的毀滅,寫出一場沉痛的社會悲劇。把城市底層暗無天日的生活引進現(xiàn)代文學的藝術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樹。 《駱駝祥子》是他個人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品。他從30年代初起 ,開始寫作短篇小說 ,作品收入《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號》、《斷魂槍》諸篇,綽約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37年11月濟南淪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漢。1938年3月 ,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出任總務部主任??箲?zhàn)8年中,對文藝界的團結抗日多有貢獻。他寫于抗戰(zhàn)時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為民族解放服務為題旨。戰(zhàn)爭初起,他熱情提倡通俗文藝,寫作宣傳抗日的鼓詞、相聲、墜子等小型作品,供藝人演唱。隨后,轉向直接向群眾宣傳的話劇創(chuàng)作,連續(xù)寫劇照了《殘霧》、《張自忠》、《國家至上》等10余個劇本,頌揚民族正氣、表彰愛國志士,批判不利于團結抗日的社會弊端,在當時起了積極的宣傳作用。自1944年初開始,進入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的創(chuàng)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會和所擅長的幽默諷刺藝術。小說刻畫深受傳統(tǒng)觀念束縛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內心沖突,于苦難中升騰起來的覺醒和抗爭,自然也有消極逃匿和無恥墮落?!端氖劳谩肥撬箲?zhàn)時期的力作,也是抗戰(zhàn)文藝的重要收獲。1946年3月,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后,繼續(xù)旅居美國,從事創(chuàng)作和將自己的作品譯成英文。 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老舍立即啟程回國。新社會的新氣象使他極為振奮,不久就發(fā)表以藝人生活為題材的劇作《方珍珠》。1951年初創(chuàng)作的話劇《龍須溝》上演,獲得巨大成功。劇本通過大雜院幾戶人家的悲歡離合,寫出了歷盡滄桑的北京和備嘗艱辛的城市貧民正在發(fā)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是獻給新中國的一曲頌歌?!洱堩殰稀肥抢仙釀?chuàng)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獲得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50~60年代,他在文藝、政治、社會、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擔任多種職務,但仍然勤奮創(chuàng)作。作品以話劇為主,有《春華秋實》、《西望長安》、《紅大院》、《女店員》等,以刻畫北京市民告別舊生活、迎接新時代的精神歷程的作品較為成功。他還寫有散文《我熱愛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話劇《茶館》、《義和團》(又名《神拳》)和小說《正紅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轉而描繪近代北京的歷史風云?!恫桊^》以一座茶館作為舞臺,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 初年北洋軍閥盤踞時期、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3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寫出舊中國的日趨衰微,揭示必須尋找別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話劇藝術在這個劇本中有重大突破?!恫桊^》是當代中國話劇舞臺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繼《駱駝祥子》之后,再次為老舍贏得國際聲譽。 老舍在40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思想上藝術上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他寫作勤奮,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chuàng)作的各個領域,是位多產(chǎn)作家,一生寫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其他答案

老舍 人民藝術家,杰出的語言大師——老舍 老舍(1899.2.3-1966.8.24),現(xiàn)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是他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的筆名。他的筆名還有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1918年老舍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校。1924年夏,赴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926年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在《小說月報》17卷第7號上連載時,署名為“舒慶春”。但自第8號起連載上的署名改為“老舍”,直一小說全部載完。這標志著老舍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的開端。接著,又發(fā)表了《趙子曰》、《二馬》,從而奠定了他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國。在新加坡寫了中篇小說《小坡的生日》,這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描寫了生活在新加坡的華僑少年與各被壓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對強權奴役的故事,體現(xiàn)了團結奮斗、強國救民的思想境界。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他看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失敗后日本帝國主義的肆意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行徑,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大明湖》,為濟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國人民抒發(fā)憤慨。在這部小說里,他第一次描寫了***人的形象。此后四年,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還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說在內的短篇小說集《趕集》以及幽默詩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1936年老舍辭職,從事專業(yè)寫作。在青島工作和生活的這段時期,是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編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說17篇。創(chuàng)作了《選民》(后改題為《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長篇杰作《駱駝祥子》。《駱駝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zhàn)、黑暗統(tǒng)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斗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后失敗以至于墜落的故事,告誡人們,城市貧農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斗是不行的。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fā),老舍別妻拋子,只身前往武漢,投入到文藝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中,老舍擔任負責人――總務部主任。之后,又轉到重慶,“文協(xié)”在艱難困苦中頑強堅持七年時間,直到抗日戰(zhàn)爭取得徹底勝利。老舍以滿腔熱情和耐心細致的工作,團結各個方面的文藝家,共同致力于推動抗戰(zhàn)的文藝活動。并以筆為武器,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創(chuàng)作。長詩《劍北篇》用大鼓體寫成,《王家鎮(zhèn)》、《忠烈圖》用京劇形式寫成,《殘霧》、《歸去來兮》、《面子問題》用話劇形式寫成。先后出版了短篇集《火車集》、《貧血集》,長篇小說《火葬》,完成了長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兩部《偷生》和《惶惑》。同時,還撰寫了大量雜文、散文、詩歌??箲?zhàn)勝利后,1946年,老舍和曹禺作為我國民間第一批文化人應邀赴美國訪問和講學。在美國,做了多次公開演講,為增強大洋彼岸的人們了解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學,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并在此寫成《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和另一部長篇小說《鼓書藝人》。還協(xié)助美國友人翻譯他的一些作品?!端氖劳谩肥抢仙嵬瓿傻囊?guī)模最宏大的作品,約一百萬字。以北平一叫“小羊圈”胡同里多種人物,特別是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展開錯綜復雜的畫面與情節(jié)的描寫,表現(xiàn)了淪陷區(qū)人民的苦難經(jīng)歷,以及他們在幻想破滅后,終于覺醒,堅決抗戰(zhàn)的過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和漢奸的無恥,也寫出了知識分子的善良、懦弱和苦悶,以及下層市民堅強不屈的意志和決心。包含著老舍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全民抗戰(zhàn)留下了一座偉岸的紀念碑。1949年10月,老舍回到祖國。創(chuàng)作話劇《方珍珠》。1951年,又創(chuàng)作了歌頌人民政府為普通市民辦實事的《龍須溝》。該劇上演后,老舍獲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之后,他還創(chuàng)作了歌劇《消滅細菌》、《大家評理》,話劇《生日》、《春華秋實》等。建國后,老舍政治熱情十分高漲,他先后擔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文聯(lián)**,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文聯(lián)**團成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北京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團成員,全國政協(xié)三屆會議常務委員等職。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話劇、京劇、兒童劇。其中話劇《茶館》把老舍的話劇藝術推向了高峰,成為我國戲劇藝術殿堂的一顆璀璨明珠。1961年至1962年,老舍創(chuàng)作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遺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筆。文革中,同許多老一輩愛國文藝家一樣,老舍遭到了惡毒攻擊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無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歲。著作書目:《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xiàn)代《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的代《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老牛破車》(創(chuàng)作經(jīng)驗)1937,人間《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駱駝樣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殘霧》(話劇)1940,商務《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lián)友出版社《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月牙集》(短篇小說集)l948,晨光《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老舍選集》1951,開明《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說》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館》(話劇)1958,戲劇《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老舍新詩》1983,花山《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老舍散文》1984,百花百度老舍吧:;tn=&rn=&pn=&lm=&kw=%C0%CF%C9%E1&rs2=0&myselectvalue=1&word=%C0%CF%C9%E1&tb=on舒乙首次披露:1968年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最近,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而“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這一事實,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昨天,在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的文學講座上,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這一內幕。舒乙說,中國作為文學大國,始終沒有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見以外,還因為中國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著技術上的難題。而老舍當時在中國作家中恰恰是作品被譯介最多的,連瑞典文的也有。另外,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程序也很復雜,先是由國際著名學者進行提名,被提名者可能有幾百人,然后層層篩選,最后剩下5位候選人,再由評選委員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后5名還有他;秘密投票結果,第一名就是老舍。但是在1968年,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文革”高峰。各國謠傳老舍已經(jīng)去世,瑞典就派駐華大使去尋訪老舍下落,又發(fā)動其它國家進行聯(lián)合調查,中國官方當時對此沒有答復(編者注:老舍死于1966年8月24日),瑞典方面斷定老舍已經(jīng)去世。由于諾貝爾獎一般不頒給已故之人,所以評選委員會決定在剩下的4個人中重新進行評選,條件之一,最好是給一個東方人。結果這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成。“文革把一切都化為烏有!”舒乙感慨,沉默,稍后介紹說,這個悲哀的事實是在當年慶祝川端康成獲獎宴會上,由瑞典大使透露出來的。舒乙同時列舉出兩個證人:一個是瑞典大使館文化參贊。另一個是已故作家蕭乾的夫人文潔若。蕭乾夫婦曾經(jīng)到過瑞典,證實過此事,文潔若將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對此有所記錄。老舍就任小學校長的第二年,爆發(fā)了五四運動。他自稱只是"看見了五四運動,而沒在這個運動里面,……對于這個大運動是個旁觀者"(《我怎樣寫〈趙子曰〉》)。這確實使他在一段時期里,對于青年學生及其活動,有些隔膜和誤解。但"五四"時期興起的新的時代潮流,包括文學革命在內,仍然沖擊著他的心靈。本來,軍閥政府基層機構的腐敗,混跡其間的衛(wèi)道者們的虛偽,在這個剛剛來自社會底層的年輕人的眼中,無處不是破綻和丑態(tài),難以與他們安然相處。當"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yè)業(yè)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guī)規(guī)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五四"給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擇。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里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在這以前,還堅決退掉母親包辦的婚約。次年回到北京,任顧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會的文書,同時在第一中學兼課,業(yè)余時間到燕京大學旁聽英文。一度還信仰過基督教。雖然道路不無曲折,但"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jīng)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漢語講師。為了提高英文水平,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書本都向他打開一個比原先見到的更為寬廣多彩的世界。閱讀作品進一步激發(fā)了他的文學興趣。客居異國的寂寞和日益濃烈的鄉(xiāng)思,又需要寄托和發(fā)泄。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促使他把見到過的人和事用文藝的形式寫下來。1926年寫成的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取材于當年在教育界任職時的見聞。接著又寫下了長篇《趙子曰》(1926)和《二馬》(1929)。三部作品陸續(xù)在文學研究會的刊物《小說月報》上連載,立刻以文筆輕松酣暢,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畫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讀者的注意。他的創(chuàng)作從一開始就顯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并且從語言、筆調到內容、主題,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他終于在文學事業(yè)中找到了值得為之獻身的工作和充實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國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國回國。途中因為籌措旅費,在新加坡的一所華僑中學任教半年。在英國時,他為國內的北伐戰(zhàn)爭的進軍感到興奮。到了新加坡,從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他因此中斷了一部描寫男女青年愛情的小說的寫作,另寫了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國。同年 7月,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翌年夏,與后來成為國畫家的胡□青結婚。1934年,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他在這兩所大學,先后開設過《文學概論》、《歐洲文藝思潮》、《外國文學史》以及寫作方面的課程。課余繼續(xù)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敦埑怯洝?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舊中國的腐敗,針砭保守愚昧的民族習性和畏懼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時流露出對于國事的悲觀和對于革命的誤解,是一部瑕瑜互見、頗多爭議的作品。《離婚》(1933)描寫一群公務員的庸碌生活,對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現(xiàn)出他作為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xiàn)者和批判者、作為幽默作家的特點,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風格的作品?!杜L熨n傳》(1934)和中篇《月牙兒》(1935)、《我這一輩子》(1937),都從街頭巷尾攝下市井細民的生活場景。前者是對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諷,充滿笑料;后兩者是對于人間不平的抨擊,飽含著憤懣和哀悼,作品的筆調也隨之變得沉重。 回國不久,老舍開始寫作短篇小說,作品大多收入《趕集》(1934)、《櫻海集》(1935)、《蛤藻集》(1936)中。最初幾篇,留有"隨便寫笑話"(《我怎樣寫短篇小說》)的傾向,有的是近乎逗人一笑的幽默小品,不久就增多了含意嚴肅、富有社會意義的篇章。他為林語堂主編的《論語》撰寫幽默詩文,是該刊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他也在《申報"自由談》上發(fā)表雜文。這些詩文,以輕快嬉笑的文字,透露出作家對于日本侵略陰謀下祖國命運的關切和焦慮,一部分收入《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從1935年起,還著文回顧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后來將這些文章集成《老牛破車》(1937)一書。30年代中期,老舍寫了大量多種體裁的作品,風格也日趨成熟。這些作品發(fā)表在不同傾向的報刊上,他成為文壇上一位活躍的作家。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成果,是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風》上連載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小說敘述了一名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希望以個人的奮斗改變自己卑賤地位的故事。他全力以赴,幾經(jīng)掙扎,得到的卻是失敗和打擊。隨著幻想的破滅,他對于生活的信念和追求也都喪失殆盡。作家以嚴峻的現(xiàn)實主義方法,寫出了他從自重自信到自甘墮落,也就是他為生活所毀滅的過程——祥子個人的不幸命運,是個意義深廣的社會悲劇。小說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家對于城市貧民的真摯同情和深刻理解,成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駱駝祥子》是30年代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現(xiàn)代中國一部杰出的長篇小說;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譯成英文以后,也贏得了外國讀者的喜愛。 抗日戰(zhàn)爭把老舍卷進了時代的漩渦。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齊魯大學任教的老舍,在濟南行將淪陷的前夕,只身奔赴武漢。1938年 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在武漢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管協(xié)會的日常事務,成為這個團體實際上的主要負責人。1939年6月,他參加全國慰勞總會北路慰問團,慰問抗戰(zhàn)軍民。近半年之中,行程兩萬余里,歷經(jīng)川、鄂、豫、陜、寧、青、甘、綏八省,包括延安和陜甘寧抗日民主根據(jù)地。這些,都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生活。過去由于與革命力量革命運動有些隔膜,產(chǎn)生過誤解,這時通過接觸和共同工作,增進了了解,他的政治態(tài)度明顯地激進起來。1944年,茅盾曾經(jīng)指出:"如果沒有老舍先生的任勞任怨,這一件大事——抗戰(zhàn)的文藝家的大團結,恐怕不能那樣順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艱難困苦地支撐到今天了。"(《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為了在文藝界貫徹中國***提出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排除國民黨頑固派的破壞干擾,為了保障作家的正當權益,他都做了不少工作。抗戰(zhàn)后期,他又投身日漸高漲的民主運動之中。1944年 4月,重慶等地的各界人士舉行老舍創(chuàng)作生活20周年的紀念活動,從不同的方面對他作出了高度評價。老舍不再是一個單純埋頭寫作的作家,他成了文藝界的組織者和社會活動家,成了抗日和爭取民主的戰(zhàn)士??箲?zhàn)使老舍的思想和行動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以上變化也鮮明地反映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戰(zhàn)爭一爆發(fā),他立刻放棄已經(jīng)寫了幾萬字的兩部長篇小說,而成為通俗文藝最熱心的鼓吹者和實踐者。他先后在濟南、武漢、重慶等地,與演唱曲藝的藝人討論編寫抗戰(zhàn)鼓詞的問題,自己也利用各種舊形式寫了不少宣傳抗戰(zhàn)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劇、鼓詞、相聲、數(shù)來寶、墜子等,供藝人演出。這些作品,一部分收入《三四一》(1938)中。在文藝界關于"民族形式"的討論中,他寫作了"新舊相融"(《我怎樣寫〈劍北篇〉》)的長詩《劍北篇》(1940~1942,未完)。隨后,又開始創(chuàng)作話劇,或者個人編寫或者與別人合作,連續(xù)寫了《殘霧》(1939)、《國家至上》(1940)等十幾個劇本:有的號召民族團結,有的歌頌愛國將領,有的揭露"大后方"的霉爛墮落,抗戰(zhàn)救國是這些作品的共同主題。他后來總結說:"我不明白舞臺的訣竅,所以總耍不來那些戲劇的花樣","我老是以小說的方法去述說"(《閑話我的七個話劇》),這些劇本在話劇藝術上確實存在明顯的弱點。但通過這些努力,為他50年代的劇作作了很好的準備。1944年初,老舍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全書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共百萬言,描寫北平淪陷后各階層人民的苦難和抗爭。老舍熟悉故都卻缺少這段生活的體驗。剛從北平來到重慶的夫人胡□青,向他提供了敵偽統(tǒng)治下故鄉(xiāng)人民的苦難和抗爭的大量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陷。雖然書中抗日斗爭的線索仍然顯得有些單薄和比較模糊,但以濃烈的油彩涂抹出在民族存亡關頭這座古老城市的眾生相,細致刻畫了深受傳統(tǒng)觀念束縛的中下層居民的內心沖突和由此萌發(fā)的覺醒,蘊含著對于他們的鞭撻和期待,在他關于北京市民的眾多描繪中增添了不少豐富多彩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畫幅。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1946年 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后,繼續(xù)旅居美國,寫完《四世同堂》,創(chuàng)作了另一部長篇《鼓書藝人》,還協(xié)助別人將這兩部小說譯成英文?!豆臅嚾恕窋⑹龅氖强箲?zhàn)風暴中舊式藝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出現(xiàn)了革命者的真實形象,呼喚新中國的到來。1949年10月 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3日,老舍即啟程回國,途經(jīng)日本、菲律賓等地,于12月 9日抵達天津。"離開華北已是十四年,忽然看到冰雪,與河岸上的黃土地,我的淚就不能不在眼中轉了"(《從三藩市到天津》)。這個出生于北京、一向以描繪北京著稱的作家,從1924年離家以后,一直到這時,才在自己熱愛的故鄉(xiāng)重新定居下來。 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氣象,立即激起老舍新的創(chuàng)作熱情。1950年 1月,回國不到一個月,就發(fā)表了第一篇歌頌新中國的作品——大鼓書《過新年》。他再次以巨大的熱誠,從事傳統(tǒng)藝術的改革,包括改造舊式藝人的工作。話劇《方珍珠》(1950)就以解放前后的藝人經(jīng)歷為題材,前半部分內容與《鼓書藝人》有些相似。一年以后,話劇《龍須溝》上演,引起文藝界和社會的強烈反響。劇本取材于解放初期,百廢待興,人民政府首先大力改善貧民窟生活條件的真實事跡。老舍把對于北京和城市貧民的熟悉和熱愛,同對于他們獲得新生的興奮和喜悅結合在一起,寫出了古老的北京和備嘗艱辛的城市貧民正在發(fā)生的深刻變化。這是獻給新北京新中國的一曲頌歌。一個來自舊中國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時間里,寫出這樣一部歌頌新中國的優(yōu)秀作品,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贊嘆,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從50年代初起,老舍陸續(xù)擔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和中國曲藝工作者協(xié)會理事、北京市文聯(lián)**等職務,兼管少數(shù)民族文學工作,注意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yǎng)輔導;多次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等;先后訪問過朝鮮、蘇聯(lián)、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國。他以較之抗戰(zhàn)時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他也更加勤奮地寫作,不斷有新作問世。正如他說的,"我注視著社會,時刻想叫我的筆追上眼前的奔流"(《十年筆墨》),他努力了解、體驗新的生活,并且反映在作品中。自然,并不是每個嘗試都取得成功。象描寫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斗業(yè)績的小說《無名高地有了名》(1954),歌頌建筑工人勞動競賽的話劇《青年突擊隊》(1955)等,由于生活實感不足而缺少藝術力量。寫得好的,是表現(xiàn)北京市民生活悲歡離合的作品,如話劇《女店員》(1958)、《全家?!?1959)等。它們都可以看作是《龍須溝》的續(xù)編:描繪了古老的北京和經(jīng)受過苦難的、守舊的市民如何走向新的生活。作家熟悉這些人物及其變化,他含著淚與笑,通過解放前后的對比,寫出了歷史的躍進,使人在歡笑之中悟出一點生活的真諦。話劇《西望長安》(1956),根據(jù)震動全國的李萬銘案件寫成。李萬銘能夠到處招搖撞騙,暴露出某些干部嚴重的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劇作對此作了揭露和嘲諷。如何寫好新社會的諷刺作品,是個議論不少、實踐不多的課題。以幽默諷刺著稱的老舍的這個嘗試,也就分外引人注目。 在后期創(chuàng)作中,最為成功的是話劇《茶館》(1957)和小說《正紅旗下》(1961~1962,未完)。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館作為舞臺,利用"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特點,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以后、 初年北洋軍閥盤據(jù)時期和國民黨政府崩潰前夕三個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前后半個世紀。上場人物60多個,全劇沒有中心的故事線索,各幕之間缺少前后呼應的情節(jié)聯(lián)系,卻能結構嚴密,一氣呵成,再現(xiàn)了尖銳的矛盾沖突和豐富的社會生活,并且通過舊中國的日趨衰微,窮途末路,揭示出必須尋找別的出路的真理。后者帶有自傳的性質,卻寫出了大清帝國行將滅亡時五光十色的社會風貌,特別是作為清朝統(tǒng)治的特殊支柱的旗人社會在大動蕩中的分化和沒落。兩部作品都充分發(fā)揮了老舍作為北京風俗世態(tài)畫家的特長。《正紅旗下》涉筆成趣,再次顯示出幽默的風格,嬉笑怒罵,都能耐人咀嚼,說明他的幽默變得深沉和含蓄了。它們描寫的雖然都是舊中國,《茶館》還有濃厚的悲劇意味,卻都跳躍著時代的脈搏,顯示出人民的力量和歷史前進的趨勢,具有一種內在的歷史樂觀主義精神。這標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又有了重要發(fā)展。《茶館》是當代中國話劇舞臺上最優(yōu)秀的劇目之一,在西歐一些國家演出時,被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見彩圖老舍劇作《茶館》劇照(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 30年代中期是老舍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高峰,50至60年代是第二個高峰,作品眾多,思想上藝術上也都有新的進展。20、30年代開始寫作的作家,到了50、60年代依然保持旺盛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并且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的,老舍是突出的一個。唯其如此,1966年8月24日,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幸去世,格外令人感到惋惜。 文學業(yè)績 老舍先以長篇小說著稱。當他開始創(chuàng)作時,新文學作家中還很少有人撰寫長篇,他是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最早的作者之一,為開拓這種體裁作出了貢獻。后來,他又以劇作聞名,作品數(shù)量眾多,而且成為50、60年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說為數(shù)不多,卻也不乏綽約多姿、意味深長的優(yōu)秀之作,如《斷魂槍》、《上任》、《柳家大院》等篇,都寫得各有特色。他的短篇,在藝術構思的精致和題材的寬廣方面,往往勝過長篇作品。他寫了不少富有情趣和機智的散文小品,還有一些新舊體詩歌。老舍的小說,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說,還有童話、寓言體作品。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除了話劇,另有兒童劇、童話劇、歌劇、話劇歌舞混合劇等。和"五四"以后的絕大部分作家不同,他還利用多種傳統(tǒng)形式,寫下了大量體裁各異的通俗作品,包括不同的傳統(tǒng)劇種之間移植改編的戲曲。老舍是現(xiàn)代中國作家中作品形式體裁最為豐富多樣的一個,而且在不少領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績。 這除了作家的勤奮和善于同時從中國傳統(tǒng)的和外國的文學汲取營養(yǎng)以外,還有思想上藝術上更為深刻的原因??箲?zhàn)爆發(fā)時,老舍已經(jīng)是著名的小說家了,鑒于迫切需要以人民群眾理解和喜愛的文藝形式進行抗戰(zhàn)鼓動,他中斷小說創(chuàng)作,全力探索通俗文藝的利用改造,并且身體力行地"大膽去試驗(通俗)文藝的多種體裁"(《三年寫作自述》)。隨后,又出于"抗戰(zhàn)需要戲劇,戲劇必須抗戰(zhàn)"的考慮(《抗戰(zhàn)戲劇的發(fā)展與困難》),轉向戲劇創(chuàng)作。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自己又剛剛回國,寫作《龍須溝》時,他深知從舊中國的批判者到新中國的歌頌者,意味著多么艱巨的變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寫作經(jīng)驗中,寫《龍須溝》是個最大的冒險";"我的感激政府的熱誠使我敢去冒險"(《〈龍須溝〉寫作經(jīng)過》)。他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回答了時代提出的嶄新課題。在他取得話劇創(chuàng)作的成功以后,仍然繼續(xù)進行"新的嘗試,沒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答復有關〈茶館〉的幾個問題》),向強調時間、地點、人物線索和情節(jié)都需要高度集中的傳統(tǒng)的戲劇規(guī)律挑戰(zhàn),寫出了別具一格、被人稱為"畫卷戲"的《茶館》。在老舍身上,"不但表現(xiàn)了一個藝術家最可寶貴的政治熱情,而且也表現(xiàn)了同樣可寶貴的藝術家的真正的勇氣"(周揚《從〈龍須溝〉學習什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chuàng)作的各個領域,也使他永不滿足已經(jīng)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能夠不斷取得重要的進展和突破。 老舍開始創(chuàng)作時,抱有"不管是誰與什么吧,反正要寫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樣寫〈趙子曰〉》)的態(tài)度。他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幽默諷刺的筆調。他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為數(shù)

其他答案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yōu)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yè),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后陸續(xù)發(fā)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后,先后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chuàng)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lián)和全國作協(xié)***兼北京文聯(lián)**,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xié)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著作書目: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xiàn)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 1934,的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chuàng)作經(jīng)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樣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lián)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 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 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選》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上下冊, 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選》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選》 1984,百花

為你推薦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用戶協(xié)議  |  隱私政策  |  在線報名  |  網(wǎng)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