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出去讀法學碩士
要不要出去讀法學碩士...
關于在美國讀了法律回國是否有用,已經有很多答案說的很清楚了。我想說的是動機問題,就是這幫出國讀法律的人是怎么想的?他們要不要回國?
LLM 本身就是一個為回國執(zhí)業(yè)做準備的學位。為啥呢?根本原因是 LLM 畢業(yè)在美國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回國干啥呢?除此之外,LLM 要求必須有法學學位,也就是你本科得是讀法律的才能去讀 LLM。這樣的人本來已經可以在國內執(zhí)業(yè)了,出國讀個九個月的 LLM,性質更像是短平快的學位升級,1 年 v.2 年或 3 年,回國和北清政法人大的研究生一樣待遇,何樂而不為呀?
JD 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首先,JD 并不要求本科是讀法律的,很多出來讀 JD 的小伙伴也沒有過司考,這樣回國執(zhí)業(yè)的話限制多多,想去內所的話呢還要先過一個司考,而司考這種死記硬背的體系跟 JD 的學習套路是完全不一樣的… .
其次呢,JD 本身是一個面向美國本土法律市場的學位。三年的法學教育,系統(tǒng)學習的美國最基本的法律,try to think as a lawyer。這一點從 JD 和 LLM 的課程設置上就能看出來,對于 JD 來說,第一年 torts,contracts,con law,criminal law,civil proceure 是必修課,這些課程跟 corporate,securities,commercial arbitration 一類的課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前者是根植于美國 common law 和憲法理念,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和完善而逐漸變成現在的美國法律體系,是非常有”美國特色“的。美國的憲法理念,civil proceure 上聯(lián)邦和州的法律沖突,criminal law 中的 eath penalty jurispruence,這些東西我很難想象可以適用于除了美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而 corporate 和 securities 這些就不一樣了,這些又叫做“ transactional law ”,國際合作占了很大一部分,這種體系并不是美國法律所獨有的,學了之后回國也一樣能用。
JD 這種主攻美國本土法律的性質決定它就是一個用來在美國法律市場找工作的學位。讀了 JD 能不能回國?當然能,但是不值,這個后面再說。但是讀了 JD 并不等于=穩(wěn)穩(wěn)妥妥的能留在美國。這里有兩個 barrier :一個是先有律所愿意給你 offer,另外一個是拿到 h1b 工作簽證的問題。拿美國大律所 offer 的事情其實沒啥好說的,相信這是很大一部分小伙伴來美國讀 JD 的第一目標,三年 JD 畢業(yè)后就能拿到 16 萬美刀的年薪是非常誘人的。蛋素!同志們,工作不好找啊,千萬不要想當然啊。前幾年美國經濟好的時候,T14 的 JD 讀完了在美國找工作都不成問題,而最近幾年,呵呵… T14 以外的情況不太了解,但是 T14 末尾 georgetown 的情況是,top30% 的成績都會遇到“嗚嗚嗚嗚嗚怎么這么久了都還沒有 offer ”的情況…好了具體不多說了,都是淚。
拿到 offer 以后壓力就小了很多,畢竟簽證還是兩年之后的事情。最新一年 h1b 工作簽證抽簽的數據顯示,即使是我們這種拿了 professional egree 可以一年內抽兩次的,抽到的概率也僅在 60% 左右。但是簽證這種問題嘛,盡人事知天命,自己沒辦法左右的事情也沒什么好擔心的啦。拿到了 offer 后就要開始考慮長期執(zhí)業(yè)發(fā)展的問題啦,是在美國大所混幾年回國拿 global pay,還是熬著慢慢等綠卡,還是轉 in house 或 investment bank 一類的工作? 要不要回國,其實是這個階段才考慮的問題了,之前說的,都是 能不能 的問題…
除了學位本身是專攻美國法律市場這個原因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決定了讀 JD 并不適合回國:學!費!太!貴!法學院一年的學費平均是五萬美元,三年下來加上雜七雜八的生活費就是 100 多萬人民幣。畢業(yè)直接回國拿 global pay 不太現實,就內所那點工資,猴年馬月才能把學費賺回來?當然家里不差錢的我就不多說了…
哦對了,關于這一點有一個 caveat : JD 是有可能拿全獎的。眾所周知,JD 申請的關鍵在于 LSAT 成績,所以拿一個比較高的 LSAT 分數去一個排名相對靠后的法學院,拿全獎的可能性是有的,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栗子。這樣花很少的錢去國外待上三年,拿一個含金量很高的 JD 學位,通過美國 bar,如果已經過了國內司考的話,回國找個內所的工作看起來也不錯嘛。
現在明白出國讀法律的人都是怎么想的了嘛?來美國讀 LLM 的基本都是奔著回國去的,但是讀 JD 的大部分人目標都是能在美國找到工作,至于長期規(guī)劃留美還是回國,就涉及個人選擇的問題了。讀 JD 也有一部分人的目標是回國,這些人可能 1 )拿到了美國法學院的全獎,不需要負擔法學院昂貴的學費,所以在美國找工作的壓力沒有特別大,或者 2 )有個人原因,比如說男票/女票在國內什么的… .
喔對了,關于動機問題還想說最后一點題外話,也算是一點建議吧: 千萬不要只抱著理想主義和一腔熱血的心態(tài)去讀 JD。理想主義作為動力當然是好的,但是并不要作為 唯一 的動力,因為讀 JD 本身成本巨大,風險也大。
我之前曾經說過,讀法學院的目的是 open yourself to more possibility,但那是已經選擇了這條路之后,你應該有的心態(tài),在決定 要不要 讀法學院的時候,一定要清楚的認識到你面臨的成本和風險。成本就是 100 多萬人民幣和三年的青春,風險就是法學院是非常辛苦的,想打敗一群美國佬順利拿到美國大所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下決心走這條路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和決心?萬一失敗,愿不愿意承擔這個風險?
【微語】我在遙遠的家鄉(xiāng),望著星空,想象你在異鄉(xiāng)的生活,心中滿是牽掛與祝福。
本文地址:http://v5tt.cn/liuxue/251109.html
轉載說明:文章《要不要出去讀法學碩士~》由【留求藝】原創(chuàng)發(fā)布(部分轉載內容均有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告知),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
要不要出去讀法學碩士...
要不要出去讀法學碩士...
我到底要不要去英國讀語言課?...
要不要去讀博士?選擇困難癥其實是因為窮懶。。...
要不要去美國讀高中?...
要不要去美國讀高中?...
要不要去澳洲讀商科,聽金吉列洪永秀老師為您講一下心里話。...
孩子去新西蘭讀中小學,要不要陪讀?...
隨著留學低齡化的熱潮,很多家長都選擇把孩子送到新西蘭讀高中。...
從申請的漫漫準備到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取得 PhD 學位,過程辛苦,道路漫長,也許真的要拿出一份說I Do的決心來才能過好 PhD 的這幾年。你又為什么要執(zhí)著的成為 PhD 星人? 這幾年的 PhD 時光能為我們帶來什么? PhD 的最大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