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季來臨,“大數據”助高校迎新生
?
暑期過得好快,國內外高校紛紛迎來了開學季,大學新生即將開啟他們新的人生旅程,各高校為了給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貼心的服務,紛紛開啟數字迎新模式。
北京理工大學為了讓新生盡快適應學校、了解同學,利用大數據統(tǒng)計已報到人數、各專業(yè)報到情況等信息。不僅如此,學校還別出心裁地統(tǒng)計了新生的姓氏、生源地分布、男女生比例等有趣的數據。
南京大學通過大數據為新生匹配室友,新生提前填寫調查問卷,包括生活習慣、個人興趣愛好等選項,學校用大數據算法分析學生的相似程度,來幫助新生尋找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相近的室友,方便他們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聯小絡”微信平臺連續(xù)12期的《你好工大》、《新生手冊》囊括了新生關心的學習、吃住行和校園文化、社團組織等內容,幫助他們更好適應新環(huán)境、規(guī)劃大學生活。
新生來到學校后對學校很多情況不太了解,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對信息進行數據分析,讓新生盡快適應學校、了解同學。這種創(chuàng)新的特色的迎新方式,對于新生來說是不錯的體驗,會讓新生更快融入新的環(huán)境。
比起這些,國外高校的迎新活動可謂是煞費苦心!
美國
哈佛大學:入學先考酒精知識
哈佛既有傳統(tǒng)的開學典禮,也有新奇的入學測試。哈佛對新生有一項專門的酒精教育。美國法律規(guī)定,21歲才能飲酒。
為學生考慮,學校要求每一位新生都要在網上學習有關酒的知識,比如:酒的分類、男女學生的飲酒極限、解酒的方法、飲酒后不能做什么等,然后在開學后進行相關的測試。
英國
牛津大學:新生著正裝聆聽拉丁文訓導
在英國,諸如牛津、劍橋、杜倫等大學都有隆重的開學典禮,其中又以牛津大學的開學典禮最為著名。牛津大學的新生在初入校園之際,會被要求購買一套名叫Sub Fusc的服裝,包括深色西裝或外套、白色襯衣、黑色皮鞋、學生帽和黑色長袍。其中男生要佩戴白色蝶形領結,女生則是黑色領結。
新生穿著Sub Fusc進入被稱為“牛津圣堂”的謝爾登劇院,聆聽副校長的訓導。作為傳統(tǒng),副校長一般都會說一段拉丁文,確認所有新生成為牛津大學的正式一員,并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之后再用英文對新生致歡迎詞。
牛津大學是英國最古老的大學,有超過800年歷史的校園。通過這樣古典、隆重的開學典禮,新生會油然而生一種榮譽感。
圣安德魯斯大學:泡沫大戰(zhàn)迎新生
圣安德魯斯大學是蘇格蘭最古老的大學,創(chuàng)建于1413年,是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相識相戀的地方。
那里的迎新生“Raisin Monday”(葡萄干星期一)傳統(tǒng)已經延續(xù)了近600年。這個節(jié)日源于該校過去的一個傳統(tǒng):一年級的新生在11月要向學長們獻上葡萄干,感謝他們的幫助。如今,葡萄干已被美酒和泡沫大戰(zhàn)代替。
加拿大:
一般來說,加拿大每個大學都會有迎新周。入學的第一天,各個學校都會有校長和新生的見面會,在會上校長會致歡迎詞,這點和中國的開學典禮類似。
澳大利亞:吃肉喝酒一醉方休
墨爾本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悉尼大學等澳洲大學的迎新周,活動異常豐富多彩。在迎新周內,學生們可以參加很多免費的娛樂活動,各個社團、院系也會為新生組織免費的澳式烤肉BBQ,或免費發(fā)送禮品,例如小禮品袋或是安全套,以呼吁大家了解安全性生活的重要性。迎新周活動通常以邀請著名樂隊進校園表演而結束,演唱會后是大型的派對、到酒吧喝酒等,大有一醉方休的架勢。
其實不論是國內傳統(tǒng)儀式感的迎新,還是國外“奇葩”的迎新,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新生適應新環(huán)境、結交新朋友,并歡迎他們正式成為大學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