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藝術成就:如《史記》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道豐富多彩的悲劇英雄人物的畫廊。
這些人物形象有許多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感染力最強的又是悲劇英雄人物。悲劇人物大致可分為:
一是站在時代前列,代表著歷史前進的方向,為了變革社會而在斗爭過程中被害的,如商鞅;
二是有崇高的理想,為忠于自己的國家而英勇獻身的,如屈原;
三是在歷史上起過一定作用的英雄豪杰,他們曾顯赫一時,最終由于自身的某些錯誤而結局悲慘,如項羽;
四是一些曾建立過豐功偉績,最后由于受到猜忌而被殺害的文臣武將,如蒙恬、李廣;
五是為了某種“道義”或“原則”而英勇拼死的,如“荊軻”。人物能寫得如此成功,一是注意刻畫細節(jié),極力描摩人物的神情口吻。例如《項羽本紀》在介紹項羽有家世之后,只寫了項羽少時學劍和觀秦始皇出游兩個細節(jié),這位豪放不羈、才力過人,胸懷大志的貴族后裔的形象就已經(jīng)清晰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了。二是善于通過矛盾沖突集中、尖銳的場面來表現(xiàn)人物。如《項羽本紀》中最精妙的場面描寫是鴻門宴。三是善于通過渲染氣氛來烘托人物,增強故事的感染力。如《項羽本紀》寫到項羽被韓信打敗,被困于垓下時是四面楚歌。在這樣的氣氛中,項羽再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左右皆泣”這就構成了一種無限悲涼的氣氛,寄寓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惋惜之情。注意人物形象的統(tǒng)一性,為了既不傷害這種統(tǒng)一性,又能忠于史實,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傳寫的材料安排到別的篇章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互見法”,這就使《史記》中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征更加鮮明了。
2、強烈的抒情色彩。司馬遷寫的雖然是歷史人物,但溶入了他深摯的愛憎感情的。他的文章從始至終都帶有一種強烈的主觀色彩,這是《史記》文章充滿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讓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常常夾敘夾議,這些議論往往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读H藺相如列傳》??傮w風格是樸拙、渾厚、氣勢沉雄,使語言與其所表達的內(nèi)容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這種特點在那些記述悲劇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2、試論《莊子》哲理與詩意交融的特點。莊子追求的逍遙游的境界,本身就帶有藝術的特點,富于藝術魅力,所以說逍遙的境界就是藝術的境界。莊子哲學的核心就是人生問題。
①飽含激情的筆觸,描寫體道、得道的情景,形成了詩意盎然的藝術境界。注重表現(xiàn)生活理想和內(nèi)心感受,全書帶著強烈的主觀性和抒情性,給人以哲理的啟迪,更富于藝術魅力,《逍遙游》中,大到“扶搖而上”九萬里的鯤鵬,小到浮游野外的塵埃、草芥。它們之間雖然有著大小之分,但有所依賴,有所期待都是一樣的,都是并不得逍遙游,進不了絕對自由的境界。而真正做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才是無所待,才是逍遙游。莊子筆下的這類境界,給人以哲理的啟迪,更富于藝術魅力。
②以藝術的態(tài)度來體味人生。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意。在《齊物論》中,由莊生夢為蝴蝶,這些飽含著審美感受的故事,把讀者帶入物我兩忘的詩的意境。莊子為人傲岸不羈,瀟灑脫俗,書中大量記載了他放曠豁達的言行。
③強烈的抒情色彩。莊子主張齊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蕩著強烈的激情,不僅表達了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更包含著深厚的情感體驗?!缎鞜o鬼》中,莊子站在惠施墓前,深情地發(fā)出感慨,在對友人的懷念中流露出世無知音的孤獨感。強烈的抒情性,使莊子的作品達到了哲理與詩意的和諧交融。
3、以《離騷》為例,說明屈原的藝術成就。以《離騷》為代表的屈原作品,開辟了我國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通過此詩展現(xiàn)出屈原杰出的藝術成就。
①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這個形象是對自我形象的描寫。屈原在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備受打擊,但他一再克服這痛苦的經(jīng)歷,這是具有偉大心靈和堅強意志的人才能夠作到的。這種對未來的道路進行過苦苦的探尋的心情在《離騷》中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所體現(xiàn)。
②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抒情性。他的整個心靈都被痛苦所充塞,但從未忘記國事,這種至死也不忘懷祖國的真情,體現(xiàn)在作品中就是苦,感情核心卻是戀,這種苦戀使屈原在精神上經(jīng)受著巨大的折磨,在失望夾雜著希望的感情中抒發(fā)著作者強烈的感情,使作品融進一種纏綿凄婉的悲劇氣氛,如《離騷》中‘惟昔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表達出了作者的那種危機感與無奈的戀之情。
③濃郁的浪漫主義思想。在創(chuàng)作中馳騁想象,采用夸張的手法,使作品充滿著激蕩人心的浪漫色彩。如:在《離騷》中,詩人把現(xiàn)實和幻想結合起來,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富有浪漫主義的想象力和感情。
④繼承和發(fā)展了《詩經(jīng)》獨具特色的“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峨x騷》突破了《詩經(jīng)》中既有的“比興”手法,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典范。在屈原筆下,花鳥蟲獸、日月風雷等都成了詩人展示內(nèi)心世界的意象。比喻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奇特性為詩人馳騁浪漫主義的奇思妙想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天地。
⑤在文學形式和詩歌語言的運用上,極富開創(chuàng)性。汲取楚地民歌的豐富營養(yǎng),又吸取散文的章法和句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句式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頓挫、章法靈活多變的“騷體”詩。如:《離騷》中含有不少散文化句式,大量運用“之”、“乎”、“者”、“也”等詞,打破了《詩經(jīng)》四言為主的句法形式,創(chuàng)造出了舒卷自如的新詩體。屈原作品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對后代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4、論述《史記》的人物形象塑造。《史記》中的人物個性形象鮮明、生動,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首豐富多彩的悲劇英雄人物的畫廊。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非凡的感染力,無一例外的具有一種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它們身上無一不閃現(xiàn)著司馬遷本人的美學理想,《史記》中的人物能寫得如此成功,有幾個方面。
①注意刻畫細節(jié),極力描摩人物的神情口吻。在《項羽本記》中,關于項羽瞋目鎮(zhèn)敵的細節(jié)描寫,最能表現(xiàn)這位英雄豪杰叱咤風云的威勢和氣概。據(jù)司馬遷說,項羽是重瞳子,就是一眼雙眸,顯然“炯炯有神”一詞已不足以形容這雙重瞳之目射出的威嚴之光。司馬遷緊緊抓住項羽這一容貌特征進行細節(jié)描寫。項羽威嚴的目光,竟使慣于騎射的高手目畏手軟,又使久經(jīng)沙場的騎將人馬俱驚。《史記》中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比比皆是,這些細節(jié)看似漫不經(jīng)心,信手拈來,實際上卻是作者精心選擇、提煉而得。這些人物的只言片語,一顰一笑,較之千軍萬馬的會戰(zhàn)和攻城掠地的壯舉,更能顯示出人物的性格。
②通過矛盾沖突集中、尖銳的場面來表現(xiàn)人物。“鴻門宴”一節(jié),是劉邦、項羽較量的關鍵時刻。宴前的緊張氣氛,宴會上的劍拔駑張,使雙方人物的神經(jīng)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作者通過這場面對面的斗爭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不僅寫活了項羽,而且也寫出了劉邦的老練權變、善使手段,張良的沉著冷靜、察顏觀色,樊噲的忠勇無畏、善于言辯,范增的陰險狠毒、脾氣暴躁等,顯而易見,這種寫法又能在一件事中寫許多人物,達到一石數(shù)鳥的藝術效果。
③通過渲染來烘托人物,增強故事的感染力。項羽打被敗后,四面楚歌,一個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竟落到了這步田地,本來已經(jīng)使人感慨噓唏了。在如此氣氛之下,又寫他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左右皆泣”,更加構成了一種無限的悲涼的氣氛。
④運用互見法寫人。在《項羽本記》中,司馬遷基本上如實記載了項羽一生的功過是非,作者的態(tài)度和評價也基本上是客觀的,既寫了他“氣吞山河、功蓋天下”的一面,也寫下了“兇狠殘暴”的一面。但對于項羽的弱點,司馬遷還是本著本傳略,他傳詳?shù)脑瓌t,用互見法補足人物的全貌?!陡呓M本紀》載劉邦、項羽形成相持狀態(tài)時,劉邦出了項羽十大罪。關于項羽十大罪狀,《項羽本記》也多有涉略,但借劉邦之口集中道出,確有一種觸目驚心之感。
5、論述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李商隱的詩歌內(nèi)容豐富,師承極廣,繼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籍旨趣遙深、難以情測的風格,杜甫的憂國傷時的精神和沉郁頓挫的詩風,韓愈的雄奇橫放,李賀的幽冷奇艷,六朝詩歌的精工秾麗,以及民歌的清新流麗。
①構思縝密,情致深蘊。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語,詩中大量運用比興,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種纏綿頓挫,縝密深曲的特色。精確的對偶,工麗深細的語言,和美婉轉的音律,外形特別美麗,意義往往隱晦?!跺\瑟》中,詩人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chuàng)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
②長于用典,精工貼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產(chǎn)生更多的聯(lián)想,如《安定城樓》,作者表達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失落之情緒,“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詩中以這兩位古人自比,顯得既含蓄而又貼切?!安恢蟪勺涛叮?猜意鹓雛競未休”借用莊子寓言告誡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從而表明自己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典故的靈活運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詩人通過典故可以表達更多的思想內(nèi)容,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③錘煉字句,工于造語。李商隱的詩語言凝練而豐富,不但注重錘煉實詞,選擇虛詞,運用疊字,同時注重對成語典故、民諺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詩歌語言造境新穎,蘊涵豐富?!断蛲怼贰盎ㄇ樾呙}脈,柳意悵微微”中疊字的運用,創(chuàng)造出了聲、色、情俱佳的境界。另外,李商隱的詩歌中,在后世有大量精美典雅的名句傳世。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使干”等等。
④總之,李商隱詩秾麗而時帶沉郁,搖拽而不失厚重。豐富深厚的思想內(nèi)容與曲折見意的表現(xiàn)形式達到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形成“深情綿邈”、典麗精工的獨特風格,以其意蘊的深婉、詞采的精美和朦朧的美學追求,為抒情詩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天地,為古典詩歌以及后世詞、曲的發(fā)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6、論述陶淵明詩歌的藝術成就。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
①內(nèi)容平淡自然,內(nèi)容貼近生活,親切淳真,富于真情實感。所描繪的場景、敘寫的事情,為人們熟知習見。通過樸素自然的田園風光的描寫,善于運用白描的手法,樸素的語言,不加雕飾,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來。這就形成了一種清新自然的特點。如《歸園田居》中的一些描寫、生活情景及詩人的志趣,心情,都是詩人真實的感受,寫得十分親切。
②渾融完整,意境高遠。作者善于創(chuàng)造意境,他的田園詩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寫,取與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詩,既有客觀實境,又有意中之境。使自然景物都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令人回味無窮。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一詞,很樸實,但又含有一種韻味,是不經(jīng)意的看到了南山,人和自然之間是一種非常親和的關系,這種關系 在平淡的語言中得到了表現(xiàn)。
③精工而本色的語言。陶詩的語言直率、平淡、本色、簡練樸素、明白易懂,但絕不是淺薄粗俗。如《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均能于本色中見精工,于樸素中見華采。鐘嶸在《詩品》中評價陶詩“文體省凈,殆無長語”。
7、分析岑參、高適邊塞詩的異同。二人都是盛唐邊塞詩的代表,都創(chuàng)作了許多廣為流傳的邊塞詩,都在詩中抒發(fā)了自己從軍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描述了邊塞的風俗風光。但二人的邊塞詩又具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①內(nèi)容方面:岑參的邊塞詩成就最高的是在邊塞風光、邊塞生活的描寫?!氨憋L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笔稚鷦有蜗蟮拿枥L出一幅邊地雪景。充滿著異域情調(diào)和浪漫色彩。高適的邊塞詩則以思想深刻見稱,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意義比岑參的詩更強烈?!堆喔栊小罚娭型ㄟ^對比手法,寫出了我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保衛(wèi)孤城的獻身精神。更可貴的是同情下層士兵,還通過對比,揭露將士之間苦樂懸殊的不平待遇,指出這是造成邊戰(zhàn)失利的重要原因。
②藝術方面:岑參的邊塞詩以壯麗姿肆的浪漫主義為主要特色,形式上用自由的七言歌行體,自己另立新題,善于表達更豐富思想感情,描寫邊塞的奇和麗,采用豐滿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多變的節(jié)奏,如“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內(nèi)容上除寫軍旅生活外,同時還抒發(fā)報國豪情,特別是表現(xiàn)邊塞風格、邊地風俗方面,風格上是浪漫主義。高適的邊塞歌和岑參的熱烈浪漫、想象夸張不同。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觸及到深層次的社會內(nèi)容,現(xiàn)實意義比岑參詩更強烈。其詩作常常是直抒胸臆、直陳其事、直議其理,比興寄托,寓情于景,含蓄委婉的描寫較少,顯得更凝重深沉、渾厚蒼老。體裁更習慣樂府舊題和整齊的五七言體。如“校慰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既寫出了軍情的緊急,又通過“羽書飛傳”“獵火照山”等進行形象的描寫,使整首詩具有高亢悲壯的格調(diào)。
③清朝王士楨說:“高悲壯而厚,岑奇逸而峭”大致說出了兩人的區(qū)別。
8、論述《史記》“無韻之離騷”的含義(《史記》的抒情性)。《史記》有強烈的抒情色彩。魯迅曾贊《史記》為“無韻之離騷”。
①所寫人物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文章從始至終都帶有一種強烈的主觀色彩,充滿了自己的愛憎感情?!妒酚洝肥且徊匡柡髡呒で榈奈膶W著作,它是愛的頌歌、恨的詛曲,是一部充滿血淚的悲憤詩。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指出自己因為被處以腐刑后,決定發(fā)憤著書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對現(xiàn)實抗爭,讓后人通過《史記》去理解自己的理想和冤屈。
②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詩?!肚袀鳌分校抉R遷寫屈原在困境下創(chuàng)作《離騷》,表現(xiàn)出屈原不公的待遇,表達出很深的感慨。又因賈誼寫過《吊屈原賦》,亦為感傷詩人。司馬遷將屈原、賈誼兩個懷才不遇的詩人放在一起同時寫,從形式上更像抒情詩。
③多處引由歌謠、俚諺,融合在敘事議論之中,揮灑自如。這些歌謠諺語用于刻畫人物、說理記事,妙趣橫生,寓意透辟,使讀者恍睹其容,恍聞其曲,形成《史記》另一道別致而亮麗的風景線?!俄椨鸨居洝分?,用《垓下歌》作為項羽英雄末路垓下之圍的序曲,將楚歌原本具有悲涼慷慨之韻,揉以項羽叱咤風云、而最終以悲劇作結的一生,抒寫了英雄末路之悲與兒女情長不免英雄氣短的一面,嗚咽悲慨,凄涼動人。
④夾敘夾議。議論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读H藺相如列傳》中,對廉頗失勢時與人的對話的描寫,抒發(fā)了他對世態(tài)炎涼之感慨,對廉頗不怕死的精神,給予贊揚時,充分地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景仰之情以及司馬遷本人的生死觀。
⑤語言的總體風格樸拙、渾厚、氣勢沉雄。在記敘悲劇人物的篇章《項羽本記》中,突出了體現(xiàn)了《史記》語言的風格。《史記》語言風格多樣,隨各篇內(nèi)容的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特點,使語言與其表達的內(nèi)容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辛棄疾曾用“雄深雅健”來形容《史記》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