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人誤讀的歐洲貴族,富與貴不是一回事
- 海哥說移民
- 2025-07-25 21:39
- 720
- 手機版
富與貴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實行如此嚴格和艱苦的軍事化訓練,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yǎng)。我們現(xiàn)在大部分中國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fā)戶精神。在我們中國人的概念中,貴族學校就應該享受貴族般的條件,有貴族樣的生活。但是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意識里,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么區(qū)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學習。畢業(yè)后,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貴族代表了尊嚴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紀,貴族依然是主流社會,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國仍然保留著貴族的爵位、封號。當西方的貴族社會轉入平民社會之后,資產階級并沒有掀起否定、批判貴族文化的浪潮,相反,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貴族學校去學習,買貴族的紋飾、徽章,買貴族的頭銜,想全方位繼承貴族的衣缽。西方中世紀的戰(zhàn)爭好多跟中國春秋戰(zhàn)爭非常相似,戰(zhàn)場上是對手,下了戰(zhàn)場仍然還是朋友。所以那個時候的好多戰(zhàn)爭,在今天看來就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在歐洲的政治中,有一個特殊傳統(tǒng),就是一個國王,即使是被從王位上推翻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這也是騎士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在歐洲的權力斗爭中,很少有中國那種斬草除根的想法。要競爭更要有風度
歐洲的貴族寧可承擔養(yǎng)虎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喪失自己的風度。正如荷蘭史學家約翰-赫伊津哈所說的,火藥的傳入雖然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紀騎士所體現(xiàn)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騎士精神,卻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這種騎士精神實際上就是貴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為一種道德理想,對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著長久的影響。西方進入平民社會之后,貴族之間網開一面的傳統(tǒng)在高層政治中還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南方軍即將面臨失敗,軍官中有人提議化整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進入山區(qū)打游擊戰(zhàn)。但當時南軍較高統(tǒng)帥羅伯特李將軍卻不同意,他說:戰(zhàn)爭是軍人的職業(yè),我們要是這樣做,就等于把戰(zhàn)爭的責任推給了無辜的老百姓。我雖然算不上一個優(yōu)秀的軍人,但我絕不會同意這樣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南方老百姓的安寧,我寧愿作為戰(zhàn)爭犯被處死。他的對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總統(tǒng)同樣表現(xiàn)出寬宏大量的貴族風度。本來他確實應該按照軍法對羅伯特李進行處置,但是他認為南北之間的仇恨宜解不宜結,所以他對李將軍說,您也到了退休年齡,就告老還鄉(xiāng)吧。于是,李將軍就以這種方式光榮退休,回到自己的莊園,撰寫回憶錄去了。貴族精神有很多還不為我們所理解,比方說,貴族精神當中的低調。洛克菲勒帝國,那個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學的時候,過的是貧窮的生活,自己燙褲子,自己縫鈕扣,不抽煙,不喝酒,不隨便到劇院去看電影,和他爸爸一樣,把每一筆開支都記在小本子上。這些人看起來很節(jié)約,但是并不小氣,因為在面向社會進行捐贈的時候,都非??犊1热缭蹅兇蠹叶挤浅J煜さ谋葼?蓋茨,后來把他名下所有的財產全都捐給了社會。既節(jié)約又慷慨,這也是貴族精神非??扇〉囊徊糠?。這種精神,從一個角度來看是慷慨,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也可以說是一種擔當精神,一種社會責任感。在今天西方社會的主流意識當中,較讓我們感動的就是這種無處不在的擔當精神。比如西方的航海業(yè)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當一艘船遇到危險要沉沒的時候,船長肯定是較后一個離開的,有的船長干脆選擇和船一起沉沒,這就是從貴族精神延續(xù)下來的一種承擔精神。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船即將沉沒的時候,船長走進了船長室,選擇了和船共存亡,這就是一種擔當精神。這是對貴族精神的較好的詮釋,它告訴我們,有一種死比平凡的生更偉大。貴族精神的實質
英國人以為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僅是一個有榮譽的、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用當年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的話來說: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貴族精神跟物質條件,有的時候可以說沒有什么關系。就像當年張愛玲所說的,舊上海公寓里的那個電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領帶打得整整齊齊,才肯出來給顧客開電梯,這也體現(xiàn)了一種貴族風度。還比如許紀霖教授所說的,有一個下崗的三輪車夫,靠自己蹬三輪車的微薄收入,養(yǎng)活了幾十個孤兒,一個一個送他們去上學。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人具有一定的貴族精神。所以說,貴族精神說離我們遠也遠,說離我們近也很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精神貴族。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貴族的含義外,還有出身高貴的、高尚的、偉大的、崇高的、優(yōu)異的、輝煌的等含義。貴族精神則包括高貴的氣質、寬厚的愛心、悲憫的情懷、清潔的精神、承擔的勇氣,以及堅韌的生命力、人格的尊嚴、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嬌、不乞、不憐,始終恪守美德和榮譽高于一切的原則。貴族精神并不必然地為貴族所壟斷,我等平民只要不斷努力學習堅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狀態(tài),同樣是具有貴族精神的貴族,我們所要強調的是精神的貴族化。然而,如今國內對于貴族的理解是:擁有高檔住宅、豪車、美女如云、消費歐洲奢侈品、子女入學貴族學校和出國留學等等,崇尚這樣的貴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貴族生活。不是表現(xiàn)在人對精神和審美的追求,而是體現(xiàn)在揮金如土、綾羅綢緞、花天酒地的金錢主義形式上。貴族化中的貴,就是華麗、氣派、顯赫、奢侈等形式。傳媒傳遞給我們一種錯覺就是這種和真正的貴族文化毫不沾邊的虛榮和幼稚的形式氛圍。這種貴族文化實際是一種膚淺、粗糙的文化氛圍,這將源于幼稚而止于成熟,源于虛榮而將止于務實。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yǎng),抵御物欲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于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區(qū)與國家的責任。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于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shù)人的意見所奴役。貴族這一無論是在稱謂還是實質上的確認,都必須是與其品德、學識、行為相符合的。否則,即使其權傾天下,富可敵國,亦不能進入貴族的行列中。貴族的真正意義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為上的擁有。貴族精神的高貴之處,那就是干凈地活著,優(yōu)雅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他不會為了一些眼前的現(xiàn)實利益去背信棄義,去不擇手段。基于這樣一種意義上來講,精神的貴族和所謂富有之人應該是沒有關系的。精神的貴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貴族。因為這種貴族精神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所有高尚的精神都應該歌頌,不管西方的東方的,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歷史上能被現(xiàn)代人所敬仰的高尚的人和事都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我們處在同一文明階層思想上的差異不會太多。留求藝移民為您帶來移民相關知識,您有任何疑問都可以點擊在線咨詢、添加客服微信或者直接撥打顧問專線400-178-5116。注:本文僅作為疑問解答參考,不涉及具體投資建議。由于移民政策的時效性和變動性較大,如需了解全新移民政策請咨詢在線客服或微信電話聯(lián)系我們的專業(yè)顧問。
本文地址:http://v5tt.cn/yimin/167176.html
轉載說明:文章《被中國人誤讀的歐洲貴族,富與貴不是一回事》由【留求藝】原創(chuàng)發(fā)布(部分轉載內容均有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告知),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
移民方案獲取
院校推薦
- 1 保研和海外留學選哪個
- 2 留學文書大約多少錢
- 3 自我推薦留學怎么寫好
- 4 留學回國送什么花
- 5 多倫多大學屬于哪個區(qū)域
- 6 留學上英語課多少錢
- 7 大學成績多少算優(yōu)秀
- 8 小學怎么去國外留學
- 9 德國考研留學多久畢業(yè)的
- 10 留學宣傳展位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