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長:我為什么要求自己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哈佛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福斯特說過: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為它讓你坐立不安,它強迫你不斷重新認識自己和周遭的世界,從而不斷做出改變。這話同樣適用于旅行,多少人一生中的重要改變,都是在旅途中碰撞......
當一個人處于陌生的環(huán)境,
他的優(yōu)點和弱點都會更容易暴露出來,
這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機會。
哈佛 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福斯特說過: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為它讓你坐立不安,
它強迫你不斷重新認識自己和周遭的世界,
從而不斷做出改變。
這話同樣適用于旅行,
多少人一生中的重要改變,
都是在旅途中碰撞發(fā)生的。
那些路途中擦肩而過的,
關于貧富、關于高下、關于聚散,
沖擊了多少人的心靈。
德魯 ·福斯特在哈佛的另一個演講中,
也談及了旅行的意義,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到底為什么一定要出去看看這個世界。
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也算是一個規(guī)劃。
這個習慣從小就有,一直持續(xù)到現在。
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說,以學習的方式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tǒng),意義在于成長。
世界越來越小,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種第一次。孩子們身處的世界,已經成了一個大家庭。科技讓人們的國籍變得模糊,讓通訊變得快捷,也讓我們不得不適應紛繁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
孩子們的未來,必定是和各個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了解世界是他們的必修課。
不久前,由教育界、商界領袖共同組成的 “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頒布了21世紀的人才應該掌握的技能,其中,“了解整個世界”是首要的技能。世界有太多東西需要我們去熟悉,去探索,絕不局限于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熟悉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了解異國的人文與生活。所以,每年我和孩子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品嘗其他國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線和公共標志;欣賞形式各異的建筑;體會種類不同的宗教現象;體驗與陌生人相處;適應各種氣候狀況;甚至是那里的空氣中彌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聽到孩子們這樣說,這和我們那里不一樣,這個一樣,也會比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在這樣的比較中孩子們更善于觀察,感知變得敏銳,胸懷也更寬廣。
當眼里看過更大的世界,心中才能更寬容,才能更坦蕩。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是 “了解世界”的重點。
認識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書籍、影像資料,和別人聊天都能讓我們了解世界,但沒有哪一種比身臨其境的體驗更重要。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我和孩子的一貫做法是: “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閱人無數,行萬里路后思索回顧。”每到一個陌生國家前,我和孩子們會一起進行長達一周的自我培訓,包括語言、文化、生活細節(jié)和攝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的一次旅行。提前一個月,我們開始閱讀相關的書,孩子們對文藝復興要有基本的了解,我會跟他們說盧浮宮的神秘和拿破侖的傳奇。簡單的語言培訓后,孩子們在過海關時可以自己應答,依靠自己在陌生的城市找到方向。做過相應的功課,再來到陌生的國家,孩子們會想要去驗證,資料上的和親眼所見的是不是吻合。他們在陌生的城市,使用熟悉的交通工具,和當地人交流,會主動尋求當地人的幫助,來完成我們事先設定好的任務。
我記得在慕尼黑時,他們能夠自如地乘坐地鐵公車;柏林到科隆火車站轉車時他們忙中有序;在瑪麗婭廣場寫毛筆字,引來老外的圍觀;在羅馬奔波于各種噴泉之間完成城市任務;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國小孩們踢球。
只有讓他們充分自由地接觸社會,在交流的過程,調動自己的溝通能力,懂得彼此合作,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和當地人接觸,重要的是用當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們的交通工具,去逛他們常去的博物館,住在那里,細細欣賞。我們在盧浮宮整整呆了三天,我知道也有很多人去盧浮宮,是為了完成 “盧浮三寶”的拍照工作。夜晚,我們在埃菲爾鐵塔前草坪上游戲,直到這個雄偉的鐵質建筑亮起燈火,才踩著巴黎夜晚的燈光,晃晃悠悠坐地鐵回到青年旅社。當我們帶著激動和疲憊、收獲與成長,結束了旅程,也把對陌生國度的思考也一并帶了回來。
除了留在腦子里的回憶,我們還有日記、明信片、相片,我還會和孩子們開展各類型的小組討論,這些回味會讓一次旅程變得更厚重,從而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了。
每一次到陌生的城市或國家,都是一個機會,幫助我們重新構建思考模式。孩子們知道了在陌生的地方,可以向哪些機構尋求幫助,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資源去完成任務。
當一個人處于陌生的環(huán)境,他的優(yōu)點和弱點都會更容易暴露出來,這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機會。不僅是孩子,每次當我和他們面對陌生的沖擊時,我也在成長,我也在每一次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成長過程經歷過一次次在陌生環(huán)境中的探索和適應,當他們長大后,就不會懼怕改變,不會害怕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因為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一種適應的模式。很多人說,孩子太小了,七八歲旅行能記住什么?更別說更低幼的孩子了,他們什么都不懂。
這是我們對孩子的誤解。一般情況下,我們判斷一個人獲得了什么,會以他表達出來的東西或者他的改變作為標準。一個處在生理和心理成長期的孩子,他們的表達能力不足以清楚有效地表達收獲了什么,于是大人們很武斷地說,他們年齡太小了,對他們來說沒有用,以后都記不得。
也許一個孩子在四五歲時的一次旅行,等到十幾歲時確實會不記得,但這次旅行對于接下來一年的成長絕對意義非凡。甚至不用帶出國,經常到不同的環(huán)境里,看到、聽到、感受到一樣和不一樣,能在陌生喧鬧的人群中,鼓起勇氣去聽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yōu)秀程度。從小開始的旅程,是擴展生活廣度的起點。我喜歡那句話:
生活不是目的,而是旅程
本文地址:http://v5tt.cn/liuxue/145531.html
轉載說明:文章《哈佛校長:我為什么要求自己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由【留求藝】原創(chuàng)發(fā)布(部分轉載內容均有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告知),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
哈佛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福斯特說過: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為它讓你坐立不安,它強迫你不斷重新認識自己和周遭的世界,從而不斷做出改變。這話同樣適用于旅行,多少人一生中的重要改變,都是在旅途中碰撞......
哈佛校長:為什么每年我都帶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當一個人處于陌生的環(huán)境,他的優(yōu)點和弱點都會更容易暴露出來,這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機會。...
...議,幫助你做出選擇:美國:擁有眾多世界頂級大學,如哈佛、斯坦福等,提供靈活而開放的教育體系。英國:擁有牛津、劍橋等世界頂尖大學,注重批判性思維和獨立研究能力。加拿大: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社會穩(wěn)...
在我們申請入讀英國大學時,學校會有語言方面的要求(一般均以雅...
出國留學是一個個人選擇,它可能基于多種原因。以下是一些人們選擇留學的常見原因: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思維方式,以及生活體驗,從而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深入了解目標國家的語言和文化,有助于學生更......
出國留學是一個個人選擇,它可能基于多種原因。以下是一些人們選擇留學的常見原因: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思維方式,以及生活體驗,從而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深入了解目標國家的語言和文化,有助于學生更......
澳大利亞作為留學目的地,提供了許多吸引人的優(yōu)勢,以下是幾個主要原因:澳大利亞擁有多所全球排名前列的高等學府,如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等。教育體系強調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
澳大利亞作為留學目的地,提供了許多吸引人的優(yōu)勢,以下是幾個主要原因:澳大利亞擁有多所全球排名前列的高等學府,如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等。教育體系強調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
據報導,哈佛、賓大、耶魯以及斯坦福大學都在找新校長,固然每年都有很多大學校長退休或辭職,但這么多精英研究型大學要同時找到校方最高領導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目前當精英大學校長不比以前,職務十分艱巨......
從事留學10年以上,幫助過很多的國內學生處理留學申請,簽證,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問題,有豐富的留學咨詢和實戰(zhàn)經驗。憑借著個人豐富的生活歷程和申請經驗,會準確的指導學生海外申請和學習生活的相關注意事項,成功幫助眾多學子完成夢校留學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