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校初解析
香港學校初解析...
香港大學25 (2019QS世界排名)
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簡稱為 “ 港大( HKU ) ”。是一所位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國際化公立研究型大學,通常被認為是亞洲最具名望的大學之一,有亞洲 “ 常春藤 ”之稱。
其奠基于 1910 年 3 月 16 日,次年 3 月 30 日正式注冊成立。當時西方列強爭相在中國成立大學,時任港督盧押認為英國同樣需要在香港設立一所大學,一為與其他列強競爭,二來讓中國人認同英國的價值觀,抗衡其他列強文化理念,便于英國向華南拓展勢力、鞏固其在整個香港的統(tǒng)轄管治。
清政府兩廣總督和省港工商界亦覺得成立大學有助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科技,使中國自強,遂默許并予以支持。便一同捐款資助成立港大。在英國政府和其他香港英資支持下,盧押最終籌得足夠資金籌建大學,于 1910 年 3 月 16 日主持大學的奠基儀式。
1911 年港大成立,1912 年舉行了正式的創(chuàng)校典禮。
香港大學建校初期,其規(guī)模極小,自 1912 年 3 月 11 日正式開學,到 1916 年 12 月舉行首次畢業(yè)典禮,僅有 23 名畢業(yè)生。因盧押認為當時中國社會不適宜接觸西方的人文價值觀,大學最初模仿利物浦大學的制度,重理工而輕人文,故只設三個學院:醫(yī)學院、工程學院及文學院。
1916 年 12 月舉行第一屆畢業(yè)禮,有 23 個畢業(yè)生及 5 個榮譽畢業(yè)生。1925 — 1926 年省港大罷工后,政府為進一步溝通中西文化,遂召集本港紳商,磋商在香港大學增設中文學系,讓漢文中學畢業(yè)生入讀。
1927 年,港大中文系成立,邀得前朝翰林賴際熙、區(qū)大典等執(zhí)教,加上其時又有富商鄧志昂捐款建立中文學院、馮平山捐款建立中文圖書館等,涌起了一股重視中文教育的潮流。1941 年因香港淪陷,本部大樓遭炸毀而停辦,至 1945 年復辦;
戰(zhàn)后隨社會需要陸續(xù)加設理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院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香港大學一度處于癱瘓狀態(tài),1941 年教學全面中止; 1948 年 4 月 9 日復校后,秩序重建與結構轉型并舉,學校步入高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香港的教育制度改革于 2012 年落實,大學教育由三年改為四年,與內地的教育體制正式接軌。學制改革對于香港而言是一個復雜的話題,主要涉及政治、教育、社會三個方面,游歷港大,一直處于拾級而上的狀態(tài),蜿蜒的石階蔓延四方,樹木蒼蔥。門樓上的標示寫著 “明德格物”,語出《禮記 .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按髮W”意指博大的學問;“明德”就是彰顯德行,先完善內在德智的修養(yǎng),然后推己及人。這四個字的座右銘反映了這所高校的辦學理念。
香港科技大學37
香港科技大學(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 Technology ),簡稱港科大( HKUST ),為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亞洲大學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京港大學聯(lián)盟重要成員,并獲AACSB 和 EQUIS 雙重認證,是一所亞洲頂尖、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該校以科技和商業(yè)管理為主、人文及社會科學并重,尤以商科和工科見長。
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于 1991 年 10 月,是一所高度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是香港 8 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并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由理學院、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四所學院組成。
香港科技大學的地標──位于廣場正中央的日晷,香港科技大學是因為 1980 年代經(jīng)濟結構轉變而起。由于香港已經(jīng)進入經(jīng)濟轉接期,香港政府預計香港經(jīng)濟會轉型為以高科技與商業(yè)為主,而工商業(yè)要求有更多大學生配合,所以當時香港政府就決定興建第三間大學,以配合這個需要。
1984年,中英聯(lián)合聲明被簽署,確認英國將于 1997 年將香港主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當時的英軍便分批撤走,部份軍營也因此而空置。1986 年,香港政府選址新界清水灣半島北部大埔仔的 前高希馬軍營 興建香港科技大學,動工之前香港童軍總會更特意在該處舉辦一個大型露營。1988 年,當香港科技大學尚在興建中,吳家瑋被委任為第一任校長。由于興建期間,香港通貨膨脹的情況相當嚴重,所以相比預算之下出現(xiàn)嚴重超支,備受各方指責。
由于大學設備的先進及豪華,因而被輿論批評為 “ 勞斯萊斯大學 ”,認為大學十分奢侈。香港科技大學首兩期分別于 1992 年和 1994 年落成。其后,香港賽馬會及香港政府的撥款并未能夠完成第三期,所以吳校長不斷籌款以興建其余未落成的部份。由于 1991 年 10 月開學時首期校舍未完全落成,第一批學生須于九龍尖沙咀的臨時校舍上課。為了推動科技突破,科大仿效普林斯頓大學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 2006 年成立了高等研究院,并邀得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作為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49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簡稱港中大( CUHK ),書院制大學建制,為世界大學聯(lián)盟、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亞太國際教育協(xié)會、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京港大學聯(lián)盟重要成員,亞洲首家 AACSB 認證成員,是一所以 “ 中國研究 ”、“ 生物醫(yī)學科學 ”、“ 信息科學 ”、“ 經(jīng)濟與金融 ”、“ 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 ” 等為重點研究領域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并在這些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zhèn)。
1949 年,中國政治發(fā)生巨變,由于大批難民涌入,香港人口暴漲,令香港對中文授課教育的需求激增,對香港高等教育構成沉重壓力;另一方面,亦為香港帶來了大批出色的內地學者和教育家。他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開辦不少 “難民學?!?,講授專上程度的課程,協(xié)助南來及本地青年繼續(xù)學業(yè)。其后中文大學的三所成員書院—— 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lián)合書院 就是在這一時期孕育出來的。新亞書院 成立于 1949 年,為國學大師錢穆、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等人創(chuàng)辦,其教學宗旨在于“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采西歐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東西文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崇基學院 鑒于五十年代初期香港社會對中文高等教育之需要,崇基學院于 1951 年 10 月由香港基督教教會代表所創(chuàng)辦,該院依據(jù)中國基督教之傳統(tǒng),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為主要之授課語言,并以融合基督精神與中國文化精神,開拓博愛包容、自由開放之風氣,培養(yǎng)學問通達、襟懷廣闊,具有世界文化視野的人才為宗旨。
聯(lián)合書院由廣僑、光夏、華僑、文化及平正會計專科學校五所私立書院合并組成。1956 年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柯克教授訪港,建議把各院校力量集合起來,五所書院遂于同年 6 月宣布組成“香港聯(lián)合書院”。該校秉承“明德新民”校訓,肩負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為香港社會、中國以至全人類服務。1963 年,香港政府接納富爾敦委員會的報告書,臨時校隨即成立,關祖堯爵士出任大學校主席,李卓敏博士 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一任校長。9 月 15 日,立法局通過 《香港中文大學條例》。10 月 17 日,大學監(jiān)督港督柏立基在香港大會堂主持大學成立典禮,三所書院合并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同時成立。至此,從書院到大學這一長達十五年的艱苦歷程終告完成,中文和中國文化也終于在香港獲得明確地位。
香港理工大學106
香港理工大學(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簡稱理大( PolyU ),是一所坐落于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亞洲著名的高等學府。理大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香港 8 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并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京港大學聯(lián)盟、中俄工科大學聯(lián)盟成員高校,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是獲AACSB 和 EQUIS 雙重認證的商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 1937 年,由 香港官立高級工業(yè)學院成立 開始,該學院校舍位于灣仔活道,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資助、提供專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在當時院長 Mr G. White 領導下,學院開辦航海無線電操作、機械工程及建筑等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學院于 1947 年改名為 香港工業(yè)專門學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1956 年,得到香港中華廠商聯(lián)合會一百萬元的捐款,以及政府斥資和撥地的支持,紅磡校舍 的建筑工程正式展開,并于 1957 年由港督葛量洪爵士揭幕,開展了香港工業(yè)教育史的新一頁。1965 年,鍾士元博士(現(xiàn)為鍾士元爵士)在當年的立法局會議中倡議在港成立一所理工學院。
及至 1969 年 5 月,有關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已故的唐炳源博士擔任主席。政府其后采納委員會的最后報告,隨著香港理工學院條例于 1972年 3 月 24 日 正式生效,首屆理工學院校亦隨之成立,主席為鍾士元博士。區(qū)懷德先生 (Mr Charles Ol) 則被委任為理工的首位院長。1972年 8 月 1 日,香港理工學院正式成立,接管香港工業(yè)專門學院的校舍及職員,其使命是開辦專業(yè)課程,培育人才以滿足社會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香港工業(yè)專門學院的工藝課程已轉由 1969年成立的摩理臣山工業(yè)學院 繼續(xù)開辦,而理工學院則不斷將教學質素提升至符合學院的水平。自此,理工不斷發(fā)展和擴張。1983 年,理工推出首五個學士學位課程,并于 1986 及 1989 年分別開辦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1994年 11 月 25 日,理工學院獲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頒授自我評審資格,正式取得大學地位,并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
【微語】留學是成就夢想的起點,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本文地址:http://v5tt.cn/liuxue/237977.html
轉載說明:文章《香港學校初解析》由【留求藝】原創(chuàng)發(fā)布(部分轉載內容均有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告知),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
香港學校初解析...
香港學校初解析...
近年因為申請香港中學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增加了不少學生在升學上的壓力,家長需要清楚了解升中派位這課題,調整心態(tài)后,才能協(xié)助學生健康及順利過渡中學的生活。...
幼兒教育專業(yè)不同于其他職業(yè),在新西蘭這樣的教育大國里,重視教育更重視幼兒教育。也因此對學習幼教(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要求都偏高,那么新西蘭的教學質量高也是必然的。...
很多有出國計劃的同學,早在高中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做打算。...
近幾年,大多的服裝設計師集中在法國、英國,而在亞洲著名的服裝設計師集中在日本,日本特別在八、九十年代甚至在二十一世紀初在服裝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功,日本的服裝行業(yè)是走在世界前端的。...
香港學校申請,大部分專業(yè)無入學考試,無需參加中國研究生考試,部分專業(yè)有面試和筆試。一般申請人按照學校招生網(wǎng)站的說明提交申請并附上有關資料,如大學成績單、推薦信、英語能力證明等。...
中考后,同樣是初升高學生的黃金擇校時期。...
...校設備及設施 ,學校校風 , 學校校, 學校每年教學資金 , 香港...
維多利亞國際學校是香港最著名的國際學校之一,它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教學質量。...
從事留學10年以上,幫助過很多的國內學生處理留學申請,簽證,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問題,有豐富的留學咨詢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憑借著個人豐富的生活歷程和申請經(jīng)驗,會準確的指導學生海外申請和學習生活的相關注意事項,成功幫助眾多學子完成夢校留學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