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讀博,越來越要求知識的“博”
那些對將來的職業(yè)稍許有過規(guī)劃的中國留學生,相信他們很多都扯著頭發(fā)糾結過:博士要讀還是不要讀?不如我這里用經(jīng)濟學的理念來計算一下投入,風險和收益。...
讀博士最大的投入是青春
在美國拿個博士學位,短則三四年,長則七八年。在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年能抵過去的幾年。更別說中國的經(jīng)濟爆發(fā),在國內(nèi)經(jīng)商的同學一年里賺著十年的錢。因為保養(yǎng)得宜,加上春風得意,十年過去了還像昨天那么年輕。
而在美國讀博士的,這長長的幾年青春,都是要實打實地在圖書館或實驗室度過。增長的知識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只是早生的白發(fā)。同學賺的可都是看得見的東西。比如可以用來玩漂移的寶馬,或者是要保姆澆花的別墅。很多人覺得不值,也有很多人為你覺得不值。特別是在這個重商重利的重金屬時代,這白花花的青春似乎花得特別不值。前面說過,讀書不是職業(yè),讀博士也不是職業(yè)。這么長的時間都是投入,而且是有風險的投入。
讀博士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是讀不出來。讀博士不像碩士,美國的碩士雖然要讀兩年,是英國和澳洲的兩倍,其實卻很好讀出來。不過美國幾乎就不把碩士看成是一個正經(jīng)的學位,當然MBA除外。我們系的碩士不用資格考,不用開題答辯,最后的畢業(yè)答辯也不用對公眾公開。一般碩士被看成是一個過渡的學位。只有博士要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哪里挺不過就倒下在哪里。
我們系的博士資格考要關起門來閉卷考三天。第一天考理論,第二天考方法論,第三天考專業(yè)知識。等到第三天考完,一般人的狀態(tài)就是用鞭子抽他也無法再抽出來一個單詞來。因為所有能想到的他都已經(jīng)寫出來了。通不過的有些是英語太糟糕。三天24個小時寫下來,更是云遮霧罩,讓導師無法給及格。有些人是實在容量不足、儲備有限,不夠三天的料。但是在做學問上栽跟斗,再慘也還算情理之中。
讀博士另外的一種風險與學問做得如何無關,而是與文化有關。
美國的文化與中國有千萬種不同。文化的陷阱小則讓你處處受制,大則能直接把人送進監(jiān)獄,甚至送人性命。懂文化要比懂學術難得多。學術很直白,文化則很含蓄;學術很邏輯,文化則很無厘頭。博士要讀出來,有時候入鄉(xiāng)隨俗比懸梁刺股來得重要。
讀博士的終極風險是找不到工作
當初拿到美國的博士入學通知書,很多人也同時攥著美國大學提供的全額獎學金。這份沉甸甸的獎學金除了每月可領的助教助研的薪水,還有免掉的昂貴的學雜費。七七八八算下來一年也有三五萬美金。換算成人民幣,這個博士也還算讀得風光。好不容易讀出來卻找不到工作,情何以堪?
理科工科的博士,工業(yè)界還能消耗一些。文科的博士,比如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學,通常只能去高校。但是高校職位非常有限。加之終身制讓七八十歲的老教授還活躍在教學研究一線,要等一個這樣的高校職位,簡直和查爾斯王子等當國王的難度相當。中國留學生讀文科博士的少些,但是美國自己人對此卻是樂此不疲,根本不把投入收益放在眼里。
如果讀博士的收益僅僅是一個終端學位,而這個終端學位讓原本或許有潛力成為款哥款姐甚至款大爺?shù)娜顺闪耸I(yè)人員——不僅僅是在美國失業(yè),還可能在中國失業(yè),成為終端“海帶”。
當然,風險與收益并存!
在美國讀博士的收益
在美國讀博士的這么多聰明人肯定不會僅僅就為了區(qū)區(qū)一張紙去搏青春。當然首先不能否認在一些特定的領域這張博士文憑紙的確是不能或缺的敲門磚,比如要在美國高校當教授。這個算是比較看得見的收益。但在美國讀博士更致命的吸引力來自那張紙之外的,看不見的收益。
曾經(jīng)有人問:“如果讓你兩者選其一,在見一次外星人和得到百萬美金之間,你選哪個?
更加苛刻的附加條件是:你見外星人,就是單獨見一次,不會留下任何你見到外星人的證據(jù)(相當于讀博士不拿文憑)。而百萬美金是稅后的(也算是真金白銀地變富)。這個問題對于富人可能根本不是個問題,但是對曾經(jīng)正在讀博士的清貧的我,算是問得很到位。我相信決定來美國讀博士的人很多會選擇見一次外星人。
為什么?
見一次外星人能讓你關在地球里沉思百年也找不到G點的認知立刻高潮。你就超越了地球人的認知,到達一個完全全新的境界。求知欲是比性欲更持久和更讓人無法抵御的欲望。
所以說,人們的受教育的權利很神圣。扼殺人的求知欲就是閹割人的思想,是相當殘忍的事情。百萬美金雖然也十分可愛,可是和見一次外星人所得到的認知高潮相比,又值幾個錢呢?
來美國讀博士的人并非人人受到這么難以遏止的對學問的求知欲的驅使。但是很多人的確是為了探尋未來而來。為了對一種自己朦朧憧憬的生活的求知欲而來。
來美國讀博士最大的收益就是能當面見到這個“外星人”
而會見外星人的后果是不可預料的?;蛟S,外星人會對你微笑;也或許,外星人會對你露出它的獠牙。
所以,來美國讀博士的確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美國跟中國之間的距離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對善于翻墻的人,其實并不那么遠。但是美國博士教育的點點滴滴,對沒有讀過的人,的確跟外星人一樣陌生。這個陌生感通過遠程教育,來美國旅游,甚至當一年訪問學者是很難消除的。這就好像在圖畫書上看外星人……
有人在一個留學生聚集的網(wǎng)站上作了一個小調(diào)查。問大家來美國多久后看電影不用字幕。我記得回答的絕大多數(shù)人說至少要4、5年之后。掌握語言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短期去真正體會到美國的文化、制度、精神以及對本領域的精通。
美國博士教育讓人最受益的地方并不在于讓你增長多少的專業(yè)知識,而在于教會你系統(tǒng)的思考方法。
而這個思考方法不同的專業(yè)有不同的要求。不過,總而言之,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我覺得很能體現(xiàn)美國博士教育的精髓。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實踐起來卻非常不易。
雖然美國也并沒有做得十全十美,但是至少這個要求已經(jīng)被系統(tǒng)化了,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終極追求。給了你方法,博士生們就會被要求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有了方法,博士們才能獲得學術自信,在沒有導師撐腰的時候也能獨擋一面。
讀博士的另外一個收益是在不發(fā)愁生活的前提下,可以把自己最旺盛的精力,幾乎100%地用來思考、探索、和求知。
這種貴族般的待遇,等到畢業(yè)了就沒有了。畢業(yè)了就自然地要考慮工作、考慮雇主、考慮升職加薪。讀博士期間的生活瑣事相對沒有那么讓人煩。
以前的博士,要求的其實是“?!?,就是在本專業(yè)要有深度?,F(xiàn)在的博士,很多領域都要求“博”。要Inter-iscipline。其實就是要開闊視野,觸類旁通。比如學習電腦的,也可以學學哲學。學習經(jīng)濟的,不妨了解一下心理學。'博'的好處是可以賦予人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兩門看似不同的學科互為借鑒。就好像周伯通的雙手互博,容易做到功力翻倍。
在美國讀博士的收益,不但是與“博士”相關的教育,還有“美國”。
所以,在美國讀博士不但要打開你的頭腦,更要打開你的心靈。這樣,收益才不僅僅只是一張花邊紙。
【微語】愿你留學的道路一帆風順,充滿快樂與收獲,前程似錦,未來可期!
本文地址:http://v5tt.cn/liuxue/249384.html
轉載說明:文章《赴美讀博,越來越要求知識的“博”》由【留求藝】原創(chuàng)發(fā)布(部分轉載內(nèi)容均有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告知),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
那些對將來的職業(yè)稍許有過規(guī)劃的中國留學生,相信他們很多都扯著頭發(fā)糾結過:博士要讀還是不要讀?不如我這里用經(jīng)濟學的理念來計算一下投入,風險和收益。...
今年的碩士/博士申請季已經(jīng)拉開序幕,用不了多久,一批拿著offer、懷揣夢想的“研究人員”即將踏上學術生涯。...
生化醫(yī)藥赴美讀博近些年逐漸成為流行趨勢,美國作為留學生們的學術進修勝地,這里擁有世界上最為雄厚的科技人才儲備,基礎科學研究實力相當扎實。...
在美Ph.D之后的出路,主要有四種。...
美國博士留學在成功收到offer后,除了要辦理該有的留學簽證,還要準備很多留學的生活物品。金吉列小編這里給即將去美國讀博士的國內(nèi)小伙伴們整理了一份行前生活清單,快來看看有什么是自己需要帶的吧!...
申請赴美讀博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驟:明確你的研究興趣和目標,這將幫助你在申請過程中更好地展示你的研究能力和潛力。根據(jù)你的研究興趣,在各個學校的網(wǎng)站上瀏覽相關研究領域的教授和導師,并了解他們的研究課題和成......
赴美讀博士,你需要知道的常見問題...
美國擁有眾多頂尖大學,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等,這些學校提供卓越的學術資源和研究環(huán)境,為赴美讀博提供了頂級的留學環(huán)境。...
在美獲得博士學位的群體中,國際學生的數(shù)量為19,393人,這一數(shù)字約占博士學位獲得者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
港大在校繼續(xù)讀博的比較少,很多時候會選擇出國,其中美國高校針對博士的教育相對成熟,給的資源和實習也比較多,所以更容易掌握知識且培養(yǎng)出專業(yè)人才,那么港大申請美國讀博條件要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