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VS澳洲教育的差異化
中國教育VS澳洲教育的差異化...
01
起跑線理論
在中國,不知從何時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很多教育機構高舉的旗幟,也著實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為這一句話而癲狂。
上個禮拜我去參加外甥女的家長會,讓我嗔目結舌的是,校長在一千多位家長面前公開宣稱:“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p>
在澳洲,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是從小到大一直有的,而且是全方位的。不像中國父母把所有的資源都重點投入在孩子的小時候,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是持續(xù)性的。
最大的區(qū)別是澳洲的教育關注的是給孩子的人生做好足夠儲備,而中國的教育只關注一個高考,而忽略了整個人生。
澳洲的小學基本在玩,但絕不是漫無目的的瞎玩,它讓孩子在該玩的年紀痛快的玩,幾乎沒有壓力的多少學一點東西,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喜歡上上學,讀書和最基本的汲取知識的方法,那就是閱讀。
小學還會做一件事情,就是讓每個孩子學著公眾表達和溝通,這一技能要貫穿整個人生。
澳洲的中學六年,它會用整整三年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后要么選擇去技術學校學習具體技能(如TAFE,VET等職業(yè)培訓機構),要么在自己的興趣上深挖并進入大學精雕細琢。
看看中學的頭三年學些什么吧。每一個孩子都要選擇音樂,美術,食品加工,影視制作,服裝設計,木工,機械加工,藝術鑒賞,運動,數(shù)學,科學等林林總總的課程,這些都是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課程,有的私校在此基礎上還會有更多選擇。
它的目的有二:
一是用三年時間交給孩子們所有未來人生所需的基本生活技能;
二是用三年時間讓每個孩子都能發(fā)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在后續(xù)的學習里重點打磨。
所以,在澳洲絕不會出現(xiàn)上了大學的孩子還不會做“番茄炒蛋”,他(她)也絕不會在半夜三更吵醒父母僅僅為了詢問個配方。
當我們成為父母并逐漸老去后,會漸漸明白一個道理:人生是場馬拉松,起跑線的快慢也許并不重要,“贏在起跑線”恰恰是一種短視的策略,可謂有勇無謀,其結果往往是“贏在起跑線,卻輸在后半程”。
02
澳洲家長更懂得鼓勵孩子
相比發(fā)達國家,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大國的國民普遍缺乏普世禮儀。這是為何?我琢磨,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
中國有句古話:“面由心生”。一個人的喜悅,幸福,苦惱,仇恨等等內心的感受都可以從他(她)的面部表情清晰的觀察得到,成年人或許懂得偽裝,但可以裝得了一時,裝不了一世。所以,判斷一個人的心境,看臉,看眼,準確無誤。
孩子成長的過程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度過的,所以,家庭教育,父母的影響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做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的人生留下巨大的烙印。
在我們的文化里,聽父母的話,挨父母的打,天經地義,孩子的獨立人格在這樣的氛圍里很快都會被磨滅。
我們喜歡聽話的孩子,我們稱之為“乖”,殊不知在這個“乖”的背后是孩子個性的抹殺,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唯唯諾諾,長大后怎能真正自信?我們也決容不得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合時的堅持,更見不得孩子的執(zhí)拗,這在很多時候被稱為“翅膀硬了,不服管了”??墒獠恢@背后是為人父母的專政和家庭民主的缺失,所以我們也就不要抱怨我們中國人在在面對國際競爭中習慣性的逆來順受。
我們總是自覺不自覺的如對待“私有財產”般的對待孩子-“你是我生的,你就得聽我的”,我們從未認為這有何不妥?也就絕不會反思我們從未給過孩子”尊重“。想想看,在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的那段時間,有三分之二處于被打壓狀態(tài)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輕松的面容和未曾受過欺負的臉龐?這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給我們自己和后代種下的苦果,對于這一點,我很是悲觀,即便每個人現(xiàn)在都意識得到,沒有幾代人也不會真正得到改觀。
澳洲的父母對孩子出奇的耐心,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只見過一次一個年輕的爸爸在街邊對三歲的兒子低聲呵斥,除此以外,我看到的都是那些充滿愛意的陪伴和慈眉善目的平等對話。
有人會說,我們中國父母也會耐心,也不全是批評。但兩相對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們是三百六十天批評,五天鼓勵,而澳洲的父母是三百六十天耐心,鼓勵,五天呵斥。想想看,哪一個孩子會愁眉苦臉,哪一個會笑口常開。
直到今天,我依然認為在鼓勵這件事上我們做的遠遠不夠,或者說我們根本不懂得如何鼓勵孩子,我們天然就具備批評和苛責的能力,無師自通,”你再認真一點,就可以考得更好“”今天做得不錯,但是。。。。就可以更好“這都是我們慣用的句型。鼓勵尤其發(fā)自內心的鼓勵和贊美”真的是我們文化的缺口,所以我們也就很難培養(yǎng)出真正自信的孩子,因為,在父母的眼里,我們永遠不是最好,而且,即便你已經做到了自己的最好,中國的父母還是會指出遠方還有一個“更好”。
“ 澳洲人總會千方百計的有意無意的找到孩子的哪怕極微小的優(yōu)點把它點亮發(fā)光,我們中國人恰恰相反,我們?yōu)槿烁改概c生俱來具有挑剔的天賦,總會雞蛋里挑骨頭的找出孩子的缺點,卻看不到孩子的任何優(yōu)點。
”
更要命的是,我們的嘴里總是有個“別人家的孩子”來做對比,而且只比好的,而且只會說“你瞧某某某比你懂事多了,成績好多了!”
華人無論是身處新加坡,香港,臺灣,還是久居海外,為人父母的我們在鼓勵孩子,耐心對待,語言冷暴力及培養(yǎng)孩子自信方面都還差距不小,但更讓人痛心的是絕大多數(shù)的我們尚未意識或者絕不承認。
03
提前教育
如果你曾經嘗試過輔導孩子做功課,相信你會有類似的感覺:怎么現(xiàn)在小學一年級就學這么難的課程,印象中這應該是三年級才學的啊。沒錯,提前教育已然成為中國教育的全新標準,不斷刷新人們的三觀。
課外教育的泛濫,間接導致學校被動改進課本,不斷的加深難度,課程內容被不斷提前。一如整個社會的浮躁,人們都在匆匆趕路,卻忘了要去哪里和為何出發(fā)——學校也在忙著趕進度,忘記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中國的提前教育是瘋狂地補習高年級的知識,而澳洲家長們則更關注孩子在將來社會中的為人處世。與中國的提前學知識不同,澳洲的孩子則是提前去適應這個社會。所以澳洲的孩子們學到的是鼓勵和寬容,尊重和個性,平等和公正。
鼓勵和寬容
土澳人從不吝惜在公眾場合給陌生人微笑,鼓勵,幫助和寬容,我們總能在人和人目光相對的那一個微笑瞬間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溫暖,世界不再冷冰冰。
我們從不用擔心自己碰到困難,自己摔倒會沒有人幫助,因為你周圍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停下腳步扶你一把。當我們成為目光焦點,無論做什么,做的好壞,澳洲人都會用一句”Goo Job" "Well one" 來和你擊掌,給你鼓勵,沒有人體會不到掌心傳遞過來來自陌生人的力量。
這種社會帶給人的影響,像一粒種子種在每個人的心田,有一天,它就會發(fā)芽長大,然后開花結果,傳遞出去。
尊重與個性
時常在想,為什么國外總能出現(xiàn)很多奇人奇事,而且層出不窮?當我在這片土地上扎根,這個社會給了我答案,那就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尊重會讓它自由釋放。
在澳洲,你能看到很多各種各樣的殘障人士,自由,自信的生活,工作在社會的每個角落,但你看不到人們對他們的異樣眼光。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歡的工作,而絕不需要擔心別人對你的評價。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取得高分,考上大學,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意走讀書的道路,有的人讀不了書,但天生就喜歡做木工,這個社會會給你提供一切來尊重,保護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所以你不用任何顧慮,所以也就能每個人都人盡其才。
這個社會讓人們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同,教會人們彼此尊重,所以你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你的個性就會閃出光芒。
平等和公正
幾百年的社會演進和民主人權,給澳洲帶來了平等和公正,這里沒有特權,所以即便每個人的起點不盡一致,但它卻能用盡可能的公正給每個人提供平等的上升空間。
你不需要攀附權貴,那也沒用,因為權貴們手中的權力也今不保夕且時時處處被千百萬雙眼睛盯得緊緊,你也不需阿諛奉承,那也沒必要。因為這里信奉生而平等,憲法誓死捍衛(wèi)你作為人的應得權利。
所以,你出多大的力,你就有多大的收獲。你動多少腦子,你就會掙到多少銀子。都說澳洲的藍領(建筑工,電工,水工等)時薪高,但你要明白他們下的苦力你是否能夠承受?都說在澳洲做個醫(yī)生,律師收入高的嚇人,但你也要明白,他們熬過的夜,考過的試你是否愿意嘗試?
04
教育產業(yè)化
教育是目前中國非常熱門的風投熱點,儼然是一個亟待挖掘的巨大金礦。
仿佛一夜間,很多課外教育機構接連上市,并沒有資歷的教育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市場規(guī)律告訴我們: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機。
不知道起初是先有家長和孩子對于課外補課的需求,抑或對學校教育的失望才造成課外輔導的興起,還是先有課外機構持續(xù)轟炸式的市場宣傳裹挾著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這些機構進而造成教育市場的井噴。
無論何種動因,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教育已經陷入了全面的產業(yè)化,瘋狂的斂財模式。這種產業(yè)化無一不是應試模式,像極了幾年前中國實體經濟井噴的年代,人們瘋狂的攫取利潤,卻并沒有人顧及其對社會、國家和環(huán)境的破壞。
就教育本身而言,更可怕的是課外教育機構和各種名校的“默契合作”——如果你想讓孩子未來進名校,那么和那所名校掛鉤的課外教育機構將是你孩子的必經之路,這已然成為一種社會潛規(guī)則。
就拿學音樂這樣一種課外補習班為例,在中國,學一門樂器就相當于是一門特長,不管孩子喜不喜歡,父母都會希望孩子能多一門特長。這仿佛成了一種炫耀的資本,而不在乎孩子自己是否真正的感興趣。最終,他們培養(yǎng)的只是一個演奏家,而不是真正的音樂家、藝術家。
而澳洲是一個對運動和藝術極為熱衷的國家,但凡周末和課余,澳洲的父母都會帶孩子參與到各種體育運動里去,各種運動在澳洲都有著龐大的群眾基礎,同時各種健全的運動體系也支撐著這個國家的軀體,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僅僅二千萬人口的國家在各項體育運動中都名列前茅。
澳洲人對各種藝術也非??駸?,基本上每個人都從小會學習一兩種樂器或者藝術形式,如果感興趣,會持續(xù)終身,所以在整個澳洲,都能看到各種民間藝術社團層出不窮,而且水準極高,普羅大眾都具備了非常高的平均藝術鑒賞水準。
不要簡單的認為體育僅僅是對身體的鍛煉,運動在不知不覺中歷練了孩子的堅韌,毅力和抗擊打能力。也不要以為學習音樂,藝術只是為了多一項技能,藝術,音樂帶給你的心身愉悅在很多時候可以幫你度過荊棘叢生的人生苦旅。
只有對運動、藝術極致熱愛的孩子,家長才會支持孩子去繼續(xù)學習,因而在澳洲,這種課外班的產業(yè)化并不像中國一樣,盲目的跟風,而不考慮孩子真正的興趣。
05
結語
如果立足在知識的傳承上,個人認為中國教育很強大,然而如果把教育定義為“因材施教,百年樹人,獨立思考,人格塑造”上,澳洲的教育可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反思。
教育有時是個很復雜的課題,有時又非常簡單,我們千萬不要被那些鼓吹“西方教育陰謀論”的文章綁架蠱惑,他們會一廂情愿的告訴人們“西方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社會的分層”。
“
我想告訴這些人們,其實社會分層在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存在,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同,天賦不同,后天努力不同,但就教育而言,受制于無處不在的特權和公辦教育的資源不均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教育腐敗公開化才導致中國教育極為不公的現(xiàn)實,毫不夸張的講,在澳洲,再窮的孩子都能夠享受高質量的十年義務教育,但在中國,窮人家的孩子在這樣的體系下上升通道已被全然堵死。
我們最終是想要孩子過好這一生,所以他(她)光會考試遠遠不夠,那些人生所需要的東西才是教育最應該教會孩子們的財富,譬如自信,尊重,生存技能,禮節(jié),涵養(yǎng),溝通技巧,而這些,遺憾的被中國的教育被我們一再忽略,而這些,恰恰就是澳洲教育的真相。
【微語】出國留學,不是為了做富二代。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加獨立和強大!
本文地址:http://v5tt.cn/liuxue/261670.html
轉載說明:文章《中國教育VS澳洲教育的差異化》由【留求藝】原創(chuàng)發(fā)布(部分轉載內容均有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告知),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教育VS澳洲教育的差異化...
出國留學大家都喜歡將國外大學和國內大學做對比,而澳洲是很多學生家長的首選留學國家。澳洲大學教育有何優(yōu)勢?去澳洲大學讀書和國內就讀有什么區(qū)別?...
對于孩子的教育,家長們往往會糾結國際小學和公立小學之間的選擇。...
新西蘭的中學教育制度與國內存在較大的差異,具體分析制度本身的孰優(yōu)孰劣意義并不是很大,國情不同,教育資源和師生情況也各不相同, 僅是試著從幾個制度著手,幫助對新西蘭中學教育感興趣的學生和家長有一個更加客觀......
中國大學教育VS西方大學教育...
中國學校教育VS加拿大學校教育...
教育大比拼!中國VS加拿大...
...院下的項目有所顧慮,認為美國的繼續(xù)教育是不是相當于中國的成人教育。...
...常來咨詢加拿大留學的家長和學生都會問我有關加拿大和中國教育體制的區(qū)別,比如在加拿大讀完高中是不是還要考加拿大的大學;我孩子到加拿大怎么學習等等一系列問題。下面我就從各方面來比較下中國與加拿大教育體制的......
新西蘭中小學教育相比國內教育有何區(qū)別?為何越來越多的家長在中學階段都會把孩子送出國學習?...